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醉墨堂主

[行走印记] 敖包相会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片片嘿巴适,点赞!

发表于 2016-7-2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堂主好拍,图文并茂,点赞。藏族居住区也经常能看到石头垒起来的堆堆,还有好些经幡,好像也是与祭祀有关。不知和蒙古族的敖包有何不同。

发表于 2016-7-2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啊!!!!!!!!!!!{:4_129:}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ls-jss 发表于 2016-7-24 10:22
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气息。好拍。欣赏!!

谢谢哥子分享,你又在哪去了没有?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子不死 发表于 2016-7-25 15:12
谢谢堂主跟我们的分享

谢谢海子妹妹分享支持。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康 发表于 2016-7-26 14:04
片片嘿巴适,点赞!

谢谢民康老师支持。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康 发表于 2016-7-26 14:08
堂主好拍,图文并茂,点赞。藏族居住区也经常能看到石头垒起来的堆堆,还有好些经幡,好像也是与祭祀有关。 ...

民康老师好,这个问题好专门问过蒙古的朋友,敖包也是祭祀用的,一次性建成,石头没有经文,信奉的是萨满教;藏族的马泥堆是多年垒集起来的,是一块块由经文组成,越堆越大,信奉的是苯教,特点是都糸经幡和哈达。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7-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墨堂主 发表于 2016-7-28 09:24
谢谢哥子分享,你又在哪去了没有?

今年的年份好像不好。前段时间,大面积的洪水泛滥,山里泥石流恐惧,现在又是大面积的高温酷暑。还是在家里避暑吧!!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7-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统一的说法有五种:

一种说法认为,敖包是历史上蒙古各部落为纪念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而用石头垒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灵的地方,敖包里一般存放英雄的遗物。

第二种说法认为,各部落打仗的时候,都要极力抢占山头。胜利的一方,就把他们战死的将士的遗体埋葬在山头上,用石块将坟墓覆盖,以作纪念。在长期的征战中,今天我这一方胜利了,把烈士的遗体埋葬在山头。明天你那一方胜利了,抢占了这座山头,也把烈士的遗体埋葬在这里。这样,一来二去,石堆下双方牺牲将士的遗体就都埋葬在一起了。征战双方的任何一方,只要重新抢占了这一片草原,就要带着各种战利品前来山头上祭奠英灵。久而久之,石块越垒越高,人们便把它称之为"敖包"。

第三种说法认为,敖包是当地蒙古族牧民祭天求雨的祭坛。自古以来,草原上的牧民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然而,遇到大旱之年,到处都缺少牧草。牧民们便用他们的传统方法,在山头上垒起石堆,由部落的首领领头,在石堆旁边祈祷,祭祀上天,降雨救灾。

第四种说法认为,敖包是远行的商人们用石块垒起来作为马队、驼队的路标用的。希拉穆仁草原上的牧人们就有这样一种传说。因为,希拉穆仁草原自古以来就是"驼道"必经之地.

第五种说法认为,敖包是部落作为打仗时传递信息用的,与中原地带古战场的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ls-jss 发表于 2016-7-28 11:07
今年的年份好像不好。前段时间,大面积的洪水泛滥,山里泥石流恐惧,现在又是大面积的高温酷暑。还是在家 ...

还是你哥子清闲得多哟,我还在为北京函院的作业发愁,不到处跑不行得嘛。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骑兵 发表于 2016-7-28 11:28
比较统一的说法有五种:一种说法认为,敖包是历史上蒙古各部落为纪念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而用石头垒成的 ...

骑版好,你说的是历史记载,几千年来对敖包的说法很多,都有可能;老百姓要浪漫得多,就是认为路标和男女相恋的地方,今天没有了这些用途,就是祭祀台;画面中那个人就是呼伦贝尔市摄协的,和我们一起拍万马奔腾,看到敖包就在车上把酒拿出来祭敖包,成了一种风俗;谢谢你的点评。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7-2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敖包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茫茫草原,辽阔无边,天地相连,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难以确认,边界容易模糊,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敖包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灵,尔后又包括祖先的神灵。总之敖包成为神灵所栖之场所。敖包成为某一氏族,某一苏木、某一区域的保护神。方观承《从军杂记》云:"峰岭高处,积乱石成冢,名鄂博,谓神所栖……"纪昀《乌鲁木齐杂记》云:"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7-2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墨堂主 发表于 2016-7-28 12:58
还是你哥子清闲得多哟,我还在为北京函院的作业发愁,不到处跑不行得嘛。

清闲好,养精蓄锐,为了下次的远行。哈哈!!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ls-jss 发表于 2016-7-28 14:28
关于敖包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茫茫草原,辽阔无边,天地相连,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难以确认,边界容 ...

对的,不这么回事。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7-2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实好拍摄,欣赏了!

发表于 2016-8-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墨堂主 发表于 2016-7-28 09:39
民康老师好,这个问题好专门问过蒙古的朋友,敖包也是祭祀用的,一次性建成,石头没有经文,信奉的是萨满 ...

谢谢堂主解释,涨知识了!

发表于 2016-8-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墨的图片好看,尤其是前言写得仔细,内容很吸引人。说老实话,从前,我也认为敖包是蒙古族的帐篷,“敖包相会”这首歌听了几十年,至今才明白敖包是什么,涨知识了。谢谢!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xiess 发表于 2016-7-29 22:30
纪实好拍摄,欣赏了!

谢叔叔好,谢谢你的支持。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6-8-7 22:27
醉墨的图片好看,尤其是前言写得仔细,内容很吸引人。说老实话,从前,我也认为敖包是蒙古族的帐篷,“敖包 ...

宋老师好,这可能是南北差异,因为我们离草原太远,离内蒙古也远,只听到歌曲是那样唱的,没有去深究;谢谢浏览支持。

发表于 2016-8-1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