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汽车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大话四川论坛
›
平昌论坛
›
【探索】一线中学教师发声:没有载体的德育是假大空的教 ...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2801
|
评论:
3
[教育天地]
【探索】一线中学教师发声:没有载体的德育是假大空的教育
【探索】一线中学教师发声:没有载体的德育是假大空的教育
[复制链接]
不教书的
不教书的
当前离线
积分
3559
发表于 2016-7-3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线中学教师发声:没有载体的德育是假大空的教育
http://image.passport.china.com/images/users/default.JPG
发表于:2016-07-29 20:11:37
作者:
[url=]霍元甲回归[/url]
[url=]发短信[/url]
[url=]加关注[/url]
更多作品
级别:元帅
http://image.passport.china.com/images/scorelevel/yellow.gif
http://image.passport.china.com/images/scorelevel/black.gif
http://image.passport.china.com/images/scorelevel/black.gif
http://image.passport.china.com/images/scorelevel/black.gif
积分:164488
http://image.club.china.com/favicon.ico
上海某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在上武术课。 朱伟辉 澎湃资料图
教育改革、高考改革在今天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尤其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方案已经开始实行,引起众声喧哗。当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新高考怎么考、对考生公平不公平这些问题上时,另一个问题也应该继续被讨论: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中小学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当今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巨大症结来自于一个吊诡:一方面,它为应试孜孜不倦地奋斗;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大力强调独立于知识传授的道德教育。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此产生:道德、人格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人类道德和人格的教育需要以一定的载体作为依托,其提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将德育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教育内容,产生的只能是空洞的教育,甚至是假大空的教育。
班主任包揽一切的德育合理吗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乃至形成完善的人格。就像陶行知在《新教育》中说:“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部的;有永久的,有一时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为完成这一目标,中小学在教学线之外,专门设置了德育线,负责学生的道德教育,承担起育人功能。理论上,所有教师都是德育教师,但实际上,德育工作通常落在班主任身上。
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它指出,班主任的职责为: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规定宽泛而笼统,并没有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它其实是在说,学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做好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之余,请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但具体如何做到却没有相应解释。
更值得担忧的是,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有吹毛求疵和夸大倾向。很多时候,所谓德育的内容仅仅是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学生忘了做值日、课间声音稍微大一点、迟到、作业不交,这些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习惯问题,虽也属于德育内容,但不应该上升到道德高度,和人格更加没有关系。但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期末一到,这些就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分数的依据。还有很多时候,德育的内容大而无当,只是“听上去很美”,比如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如果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遇到实际问题时自然需要一位导师进行适当点拨。但在应试环境下,学生非常缺乏这样的实践机会,因此他们并不觉得这些微言大义与自己有多少相关性,孤立的德育常常显得多余。另外,有少数问题学生确实需要关注,但这些情况下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需要适当的惩戒体制,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合作,班主任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可以回到中西教育先师那里,看看他们如何展开育人工作,再对比今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
说到中国教育的先师,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可以说是当仁不让。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孔子的巨大贡献之一在于把礼由“神”的准绳命令变而为人的内在欲求和自觉意识。孔子一生所探求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成为有仁德的君子。他的教学目标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君子,甚至因为太注重学生的德行,几乎给学生贴道德标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萧瀚就指出,孔子开启了国人道德中心主义的模式,即,评价事情以道德为标准,而不是就事论事。尽管这种模式在现代社会推衍开来会产生很多问题,但就孔子本人而言,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言传与身教结合,他在周游列国、参与政治的实践中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何为仁,何为君子。
而西方教育先师、和孔子差不多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也非常重视人格的教育。苏格拉底有两句最重要的名言,一句叫做“美德即知识”、一句叫做“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人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智性,因此分不清对错、分不清善恶,如果人能够学会理性思考、充分挖掘与认识自己,就会明白善恶、拥有德性。在教学过程中,苏格拉底遵循着以上理念,所以,他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不断反问,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自己得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助产术”,苏格拉底自愿做产婆,引导学生自己生产出真理的孩子,同时还有道德的孩子。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但是他们都有良好的载体为依托,这个载体,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知识。但今天由班主任为主进行的德育工作却因没有载体,而如无水之鱼、无根之木,不能得到好的发展。
人格教育的主要载体应该是知识
教育的尊严和独特性正是在于它充满智性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学校是一个以知识传播真理、以知识传递美德的地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主要载体应该是知识,进行的场所主要应该是学科课堂。而事实上,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提出三个层面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即,以知识为载体,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达成情感的升华、乃至价值观的提升。令人遗憾的是,在应试的指挥棒下,大多课堂的教学深度止于知识层面,注重知识点和标准答案的灌输和记忆,忽视理性思维的过程和逻辑能力的培养,但这是有改进空间的。
试以历史课堂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为例来说明。按照教材中的说法,一战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火线是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齐普在萨拉热窝枪击了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讲到这个知识点时,老师会组织学生讨论,一战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的呢?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可以避免吗?当然,这个问题被认为是有标准答案的,老师会告诉学生: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一战爆发是必然的,因为当时政治、经济的状况决定一战必然爆发。
但是,这真的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吗?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就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他写道:“有些人想贬低普林齐普的重要性,说在当时的紧张局势下,一场‘世界大战’或迟或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要说,它并不比北约集团和华沙集团之间的战争更不可避免。如果没有塞尔维亚人打响的第一枪,世界大战是可能避免的,而没有这场大战,就不会有列宁,不会有希特勒,也不会有艾森豪威尔。”这样的阅读会引发反思:对于一战(包括二战)爆发原因,完全认同其必然性,有没有以结果推论原因之嫌?如果当年美苏之间战争爆发,经过高中课堂的解释,是不是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性?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它是不是忽略了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的可能性?学生们就可以由此出发去思考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如何用和平协商的方式逐渐化解矛盾,以避免矛盾积累激化成为大范围的战争?
如果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就自然带入了情感因素,甚至是价值观的提升,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境界并非那么遥不可及。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学生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谈不上理性看待与评价事物、判断是非。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责怪学生或道德冷漠,或道德中心主义,或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
现在,德育工作独立出来弥补应试之失,表面上好像更接近教育的初衷,然而造成的现状常常是:通过学校的德育线,班主任或者对学生进行着自己都不完全相信的理想主义教育、责任教育,或者把众多小事上升到思想品德高度,美其名曰双管齐下,实际上以说教为主要形态,缺乏追求真理的智性光芒,甚至常常变成对学生进行混乱的道德主义教育,甚至是道德绑架。表面上,德育好像在点点滴滴渗透,实际上,德育呈现出假大空的教育形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没有正面效果,甚至起到反效果。我期待着有一天,德育由智育来承载。当中小学不再有所谓的德育线,我们的德育才可能迎来一线转机。
中小学教育
,
霍元甲
,
班主任
,
注意力
,
上海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回复本楼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寂寞孤洲
寂寞孤洲
当前离线
积分
32740
发表于 2016-7-3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乃至形成完善的人格!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金色打狗棒
金色打狗棒
当前离线
积分
64
发表于 2016-7-31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育涉及到后代的价值体系,需要切实载体作为培养基。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天空一朵云RR
天空一朵云RR
当前离线
积分
49
发表于 2016-7-3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
详情请点击此处>>
浏览过的版块
泸州论坛
广安论坛
律师在线
蓬安论坛
巴中论坛
南充论坛
麻辣杂谈
中国川剧
成都论坛
西昌论坛
2015年优秀网友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