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34|评论: 1

[草根播报] 内江永兴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江永兴庙


内江永兴庙--源自明代的古场遗风 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永东乡,位于城区东南部,距离三十余公里。从明代开始,这里聚集的大量填四川的移民、同乡便自筹款项建会馆、寺庙,多达31座,繁华的小场以“永兴庙”冠名。清朝扩建为永兴场(庙),民国初年置永兴乡,1942年更名永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永东乡。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最后7座会馆、寺庙逐一撤除,如今只剩下油房、兴隆、文化街3条老街。漫步在宽约3米的青石板街道上,缕缕古风、遗迹进入眼帘。但直到今天,在当地及周围方圆几十里群众中,大多数人对此地仍以永兴庙相称。老街上现有铁匠铺、茶馆、面馆、饭馆,酒坊,也有家电、服装、饰品商店,走在这种既有岁月积淀又有大量现代生活用品融入的街道上,500多年的民俗、民风、生活情景陆续出现在脑海。
永兴庙承载着“湖广填四川”一段最辉煌的历史,极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文史老人余洪若目前正在整理的《内江山水园林寺寨?生态文化叙录》”介绍。永兴庙古场,在远古时期即以“会(会馆)戏(戏台、演戏)之乡”名扬内江,长年弦歌不断。每逢重大节日,更以舞大龙、彩龙、火龙、水龙盛行乡里。如今仍传承的火龙表演为内江及川东南片区一绝,因而又有“龙舞之乡”之称。(以上根据网摘整理)
春节回家时同学开车带我去看了老街,老古董遗留下来的很少了,拍了一些絮,以作纪念。
成都至重庆的高铁要经过这里,宁静的山村快要“被”改变了: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jpg
红薯粉,做好以后就这样晾晒的: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jpg
闲聊: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3.jpg
油房街是仅存的三条老街之一: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4.jpg
据说这个是明代留下来的: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5.jpg
老街上的居民闲时就这样坐在自家门口看世间过往: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6.jpg
兴隆街是一条呈S型线状的街道,其自古以来的经贸痕迹依稀可见,每家每户都开门做生意。
在这样狭窄甚至有点不太整洁的老街上,飞奔的孩子永远是快乐的: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7.jpg
老式木结构串架房,木结构关连处均有木雕饰品,
每一根挑梁上有龙头、狮子、花卉、蔬果,这些精美的木雕不仅凝聚着先人高超的建筑工艺,还起到了装饰、辟邪作用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8.jpg
春节期间几乎每家门口都挂着腌制品,这也是过年不可或缺的装饰之一吧: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9.jpg
自来水进了家门,但是很多东西还是舍不得放弃: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0.jpg
在街上看到很多砍下来的树木: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1.jpg
小卖铺的女孩: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2.jpg
一大家子团年,就这样搭几个灶台,烧几个大锅菜,摆几张桌子,打麻将,嗑瓜子: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3.jpg
路边可以看见很多石刻: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4.jpg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5.jpg
历史的痕迹: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6.jpg
四川叫包包青菜,晾干以后可做泡菜: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7.jpg
茶馆是每个老街最为热闹的地方: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8.jpg
这家子估计是在办喜事了,专业的烹饪团队,自带炊具,一条龙服务: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19.jpg
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一直在幻想着胡须髯髯的老画师坐在门边。。。。。。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0.jpg
物尽其用,晒干了还能做柴火: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1.jpg
刚出土的,这个是给兔子准备的: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2.jpg
这个店估计我们是坐不进去的,但是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着: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3.jpg
由于时间紧,一些该看的地方都没有来得及去细看,
回来查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些,放几张网络图片作为补充: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4.jpg
牌坊上显露出来的人物、花鸟、瑞兽等图案造型精美、刀法清晰,全部采用川南地区并不多见的砖雕。
其中一幅门联为:“半点红尘都不染,全凭紫气永为兴。”这幅联道出了“永兴庙”一名的出处。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5.jpg
兴隆街附近有一口老井,井沿周围有深深磨蚀痕迹,井台四周长满了青苔。
据说这口井深十四五米,从来没有干涸。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6.jpg
漫步在宽约3米的青石板街道上,缕缕古风、遗迹进入眼帘。
http://image52.360doc.com/DownloadImg/2012/06/1520/24880627_27.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9-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