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84|评论: 0

[眉山新闻] 眉山:砥砺奋进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正是梨熟的季节,这些天,在仁寿县曹家镇水星村,一箱箱翠冠梨由果农田里运到“赶场小站”,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追溯,通过各个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这是如今仁寿利用电商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脱贫攻坚的新常态。
   
    近年来,仁寿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奋力推进仁寿国家级全域天府新区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的征程中,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补齐小康建设短板,决胜脱贫攻坚,“十二五”期间完成脱贫解困20.94万人。
   
   2015年以来,仁寿县立足插花式扶贫区域实际,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行动和21个专项扶贫工程,完成30060人脱贫,占3年目标任务的55.2%;实现84个市定贫困村摘帽,占3年目标任务的57.5%
1.jpg
   以“五个一批”为方向 在扶贫措施安排上精准发力
   
    仁寿县新店乡东桥村地形多丘陵,在扶贫工作中,村两委对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区分不同情况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法,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发展清见特色产业。截至2015年底,该村清见种植面积2130亩,产量655万公斤,产值340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280元。
   
    近年来,仁寿县以“五个一批”为方向,在扶贫措施安排上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结合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立足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引导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易地扶贫搬迁启动试点。通过努力,仁寿县成功争取到涉及2639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接近15亿元。全县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稳增长、去库存及搬迁对象意愿,研究制定了资金使用最优方案,主要采取分散安置为主。2016年计划投入资金3.1亿元,启动实施12个乡镇132个村2024568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计划地引导和推动贫困群众进城入镇、易地搬迁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探索经验,逐年推开。
   
    低保兜底尽量全覆盖。按照省、市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复核,对10652名已经纳入低保政策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继续享受政策兜底。按照仁寿县低保政策兜底扶贫实施办法,对符合兜底条件未纳入兜底的635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性兜底。年内将实现全县贫困人口低保政策兜底17008人,占应兜底总数的70.6%,月保障标准达到230元。
   
    多措并举实施医疗救助。建立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通过医保缴费扶持、大病医疗救助、民政二次救助、残联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应急疾病救助等扶持措施,提高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帮助贫困户减轻医疗负担,进一步缓解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开展就业培训帮助就业。依托涵盖一二三产的8大产业园区,加快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根据贫困人口文化水平、接收能力和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吸纳可以通过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2.jpg
    以要素保障为重点 在夯实发展基础上精准发力
   
    仁寿县将脱贫攻坚重点放在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还着眼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解决道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注重从整体上改变贫困村面貌,从整体上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突出基础先行,解决瓶颈问题。开工建设乡村公路68.9公里,新建和整治渠道70公里,各类小型水利工程300余处,新建供水管线70余公里。518,在山高路远的宝飞镇柏岭村,随着最后一个供水管口的接通,柏岭村民曾经饱受的缺水之苦从此成为历史,宝飞镇近9成农户用上了黑龙滩自来水。自此,全县新增2.5万人喝上了优质水、健康水。
   
    突出文化惠民,建设美丽新村。启动2016年度第一批100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7月底全面竣工。投入资金248.2万元完成了146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标准建设,并按每村1.7万元标准配置了文化专用设备器材,完成146个贫困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
   
    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扶贫攻坚工作需求。2016年预算安排县本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用于建立财政专项扶贫基金;主动加强与上级财政衔接沟通,今年以来已争取到位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等共计2.17亿元。
   
    出台《关于加强脱贫资金统筹整合的意见》,注重涉农项目政策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效衔接,强化资金到村到户到人,增强脱贫对象发展能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2016年以来已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幸福新村、新村建设、移民扶贫、C级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小农水建设等17个项目,资金1.59亿元,覆盖146个市定贫困村。
3.jpg
   以干部人才为依托 在培养和选拔导向上精准发力
   
   距离仁寿县城区36公里的龙正镇冲天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没有支柱产业,是个典型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胡倩易到村上后,引进投资40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分区种起了优质经济水果,并在区域内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业,解决该村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此外,胡倩易从县上争取来资金,为村里扩修道路、实施水利项目,夯实了冲天村发展摘帽的硬件基础。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仁寿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务实推进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服务群众需要紧密结合,引导146名“第一书记”争做“当家人”、“领路人”和“贴心人”,从而为推进全县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深化开展干部定点扶贫工作。2016年上半年全县各级干部累计为联系贫困村制定帮扶计划276个,确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帮扶项目157个,现已完成帮扶项目66个,发展贫困养殖1146户,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蔬菜水果等产业0.69万亩。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教育管理。明确“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强化“第一书记”能力和业务培训,严格督查考核。全县共选派146名“第一书记”到市定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包干完成脱贫任务。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第一书记”就不撤出。
4.jpg    
    以模式创新为突破 在激活内生动力上精准发力
   
    仁寿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注重探索扶贫模式创新,示范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引进技术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景贤乡同意村引进仁寿县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清见种植能手徐文科在当地成立了一个协会,由协会指导和带领当地发展清见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具体的收益分成比例为:村集体占5%,管理人员占30%,协会占10%,农民占20%,投资方占35%,这样做就是完全把利益让出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调配、调型和流转完全由农民自发完成。产业发展起来后,农民还可去打工,除产业收益分红外,还可获得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
   
    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充分发挥西南网贸港及其运营的赶场小站电商优势,实施“一家一”电商精准扶贫,把贫困户家中的土鸡蛋、水果等生鲜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直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已建立460个电商服务站,其中94个站点建设在贫困村。518在识经镇启动的“妇女双创·电商扶贫”活动还被四川电视台采访报道,经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