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13|评论: 1

[草根播报] 内江糖业兴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江糖业兴衰记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次历史脚步踏过,都或多或少要留下足迹。一般来讲,历史时段愈长久,经历的事件愈多愈重大,留下的足迹就愈深刻。就内江近当代史而言,还没有哪一项事件像糖业这样重大(重大到带动了整个内江的经济,以及相关的搬运、航运、餐饮、茶馆、旅馆、行栈、造船、金融、保险、建筑、建材业等服务行业),这样影响深远(“甜城”誉称已载入《辞海》,内江糖业已形成完整的一套工业产业链条)。
  一座现代工业的经济名城已经淡出世人的视野,渐行渐远……然而,且慢!趁她还没有完全从世人的视野中消失之前,我们还来得及最后看一眼她走过的历程(见图表)。
  仔细透视甜城内江,这座渐行渐远的现代工业名城,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她走过的足迹。让我们困惑的是:这座以产糖闻名于世的城市的衰退时间段,不在她的低谷时期和衰败时期,而是在她的复苏阶段。由上图我们看到,1988年内江的甘蔗种植面积22.95万亩,甘蔗产量72.7万吨,糖产量5.2万吨。这组数据与辛亥前后、1940年和1957年三个糖业高峰期虽然不可比,却比三个低谷期(1936年、1949年、1962年)高出了许多。而且,这一年在内江糖业史上称为“糖业的复苏阶段”(1978—1988),复苏且有了复苏迹象,最终却“复”而不“苏”,以致彻底衰败。一般来讲,从低谷退出,可谓退得自然,退得顺理成章,而从“复苏”阶段退出,则显得突兀,给人的感觉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进而让人疑窦丛生:内江糖业的彻底衰败仅仅是老蔗区的日照不如新蔗区么?除此之外,长官意志“内江不适合搞甘蔗”怕是其更为主要的原因吧?
  手头这份《建国后历年蔗糖产量表》(内江市经委2009年制)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至1992年的14年,年产蔗在50至70万吨间,产糖在5至6万吨,其中1985年继1957年后创下又一历史新高。而1993至1996的4年,年产蔗猛降至20万吨上下,产糖1万吨以下;1997至 2004的8年,年产蔗5至7万吨,产糖则厥无。表格下注:自1997年后各种统计资料中均无制糖记载,故缺产糖量。
  由此看来,内江糖业1985年的短暂复苏仅仅是回光返照,接下来的严酷现实是:产蔗量与产糖量的猛降;再后来则是:产糖则厥无。
  行了,这就是现实。尽管不愿意接受也不想接受,但现实就是现实。现实是即将过去的历史,同样的不可逆转不可更改。
  隔日,我就这个问题与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邹作圣先生讨论。90多岁的邹老说,清末至1949年的内江仅仅是一个交通、船运与货物集散的市镇,由于糖业的发达而成为沱江流域的经济金融中心。这个中心怎样形成的?邹老分别从蔗糖经济、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几个方面作了简要概述。邹老说,这样的划分不是他的研究,是台湾学者陈祥云先生所著《蔗糖经济与城市发展:以四川内江为中心的研究(1860—1949)》的功劳。蔗糖经济(沱江流域农业生态不适于稻作)的形成,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糖坊到漏棚,糖品贸易专业化)、城市空间结构(1942年2月财政部长孔祥熙要求川康区食糖专卖局迁至内江,同时于茂市镇、椑木镇、史家街、吴家铺、东兴镇、便民乡、龙门镇等地设立业务所)、社会结构(糖帮组织、经纪人以及钱庄、金融机构由此而兴)的变化,以及城乡社会的变迁,从而使内江(清末至1949年)从一个交通、船运与货物集散的市镇,成为沱江流域的经济金融中心。
  第十二章
  千呼万唤的糖业博物馆
  曾经闻名全国、享誉海外的甜城,经历了1911年前后的第一个高峰,其后在1940年出现第二个高峰,到1956年达到新中国成立后内江糖业的鼎盛时期,之后开始逐步衰落,曾经载入《辞海》的“甜城”糖业从此光辉不再。但内江糖业毕竟是一段历史,一段不只在内江,也不只在四川,甚至在全国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修建糖业博物馆是记住(尤其是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最好方法之一。源于这一点,内江的有识之士们在围绕修建糖业博物馆上头做出过不懈的努力,邹作圣先生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作圣先生应市中区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的邀请写过一篇关于糖业博物馆的文章,该文摘录如下:
  立此存照
  ——呼吁糖业博物馆失败纪事
  一、他山之石
  10多年前,偶然看到一则关于自贡盐业博物馆的报道。报道说:1990年11月,国际盐业学术研讨会在自贡召开。来自日、美、苏、法、奥、瑞(士)等国14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多卷本《中国科技史》作者、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因高龄未能前来,写来了热情洋溢的祝贺信:“记得当年我在重庆担任英国使馆科技参赞时,到自贡看天车时那种令人激动的心情……在过去它是预示石油的井眼,而今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础。”大会收到70多篇反映中国盐业史研究最新成果的论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作了专题介绍;国际博物馆协会把自贡盐业博物馆列为有中国特色的七大科技博物馆之一。
  读了以上报道,感慨良多。
  我总在想,盐业博物馆为自贡挣的这个“知名度”可大啦!若说开发旅游资源,全国独一无二;若说学术贡献,独具专业特色;若说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嘛,我们祖先、前辈的智慧和创造精神看得见摸得着,生动具体;要说丰富人民科学知识和文化生活嘛,多姿多彩;要说为学校教育提供乡土教材嘛,现成得很。
  其实,与自贡毗邻的内江也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资源,省文化部门积极为在内江筹建糖业博物馆已报国家文物局立项,经省政府批准在筹建经费和人员编制上予以大力支持,结果呢,却截然不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8-3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万千啊!!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