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08|评论: 10

[行走印记] 九里埂花生——割舍不了的乡情

[复制链接]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8-2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御苑花生風裏熟,
   曾經後主逐秋來!
   蜀人延客奉佳品,
   一醉烟村濕綠苔。

  坐望丹景,脚踏清溪;摘野花,采野果;看渡槽夕阳,听风过疏竹,一抔花生一口酒,如此写意的生活,已经成了许多城里人追逐不到的奢求。
  再次到玉成九里埂采风,已是秋风渐爽的金秋时节,从伐子桥到玉成桥,一个多小时的光阴,就颠簸在并不平坦的乡村道路上。
  靥靥欲睡之间,却总是无端的被电话吵醒,朋友再三嘱咐,这次回家,一定要弄到几斤九里埂花生尝鲜,言语间语调甚为迫切,细问,才知道朋友已好几年没有吃过九里埂花生了。
  睹物思人,寻味思乡。
  恋着一样东西,锄耕的是一段深情。

  朋友对故乡的思念,已经远远超过〞九里花生瑶池丹〞的味道。
  记得刚毕业时,几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席地而坐,围着一堆泥巴花生,你一口我一口,不知天高地厚晕起了小酒。
  从黄昏闹到晚上,花生壳壳扔了一地,青春与梦想都写成了龙河沿翻滚的波浪,幻化成九里埂上飘浮的白云,无论呐喊与尖叫都酣畅淋漓。
  至到走南闯北很多年后,才发现玉成桥、九里埂是自己绕不开的坐标,才懂得夕阳下一口花生一口酒的时光,是青春无法剥离的影子。
  人生品的是不仅仅味道,醉的也不仅仅是微醺,乡情是系不住的山水,没有在异乡漂泊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出个中滋味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九里埂人,当然深谙花生的味道,也懂得隐藏在泥土中的深情。无论栽秧打谷,九里埂花生都是人们不二的下酒菜。
  关于九里埂花生,巫昌友称其为没落的贵族,尽管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成为了蜀汉王朝的贡品,但随着朝代的更迭,在历经天上人间的荣华之后,终于峰回路转,成为了普通百姓的盘中之物。
  据说张飞当年驻扎张飞营时,由于物资缺乏,他上山时,向刘备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酒管够,二是九里埂花生管饱,沒想到刘备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有酒有肉由此促成了张飞营一带长达百余年的长治久安。
  九里埂花生,又称贡品花生,仅在吊脚楼村九里埂一带出产,奇怪的是同样的品种,仅仅因为隔了一条小溪的缘故,味道竟然大相径庭,大有淮南橘枳的差别。
  八十年代初,几位日本友人参观丹景山的中日友好林,吃了九里埂落花生之后,啧啧称奇,离开时,嫌不过瘾,还故意带了一口袋回日本国内试种,不过,令日本人不解的是,不管怎么培育都培育不出九里埂花生最初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生灵。
三国时,后主刘禅在丹景山求学,曾逃学至九里埂,时正初秋,人困马乏,书童只好从地里拨了几棵花生,当了刘禅的午餐。
  刘禅吃后,精力充沛,感觉甚好,返途中,遂将花生献与刘备。
  刘备与群臣分而食之,甚喜,九里埂花生遂成蜀漢贡品。
  后来,蜀灭,朝代更迭,九里埂花生仍然成了状元许奕,寇准等人向皇帝献礼的上品。
  到了近代,刘存厚,陈书农等将军又将九里埂花生作为礼品,赠与友人故旧。抗战时,九里埂花生、临江寺豆瓣、花椒又被作为川军慰问品,上了前线,鼓舞了川军士气。
   即使在解放后,由于修建三岔水库的原因,当时的负责人也曾将九里埂花生作为礼品赠与前来考察的相关领导。
  “九里花生瑶池丹,一轮清月落碧潭”
   看夕阳远去,绛溪渔舟泛波,炊烟袅绕,鸡犬相闻,朋友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对九里埂花生的眷恋,对家乡的依恋,已然写在了山水之间。
   
112057qommz5ioee227mig.jpg
1002.jpg
1003.jpg
1004.jpg
1005.jpg
1006.jpg
1007.jpg
1008.jpg
100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里埂花生,带给人们的始终是希望。有一年,交不起学费,父亲挑着两箩筐炒花生到百里之外的瑶子坝赶集,由于路途实在太远,到街上时,已经快要散场。父亲非常着急,就大呼“九里埂花生”,结果买主没有招来,却招来了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硬是要免费品尝一下,父亲不想招惹是非,顺手捧了一抔给他,没想到那个人吃了之后,大声叫好,招呼邻近的商贩过来买九里埂花生,不到半小时,两箩筐花生就卖空了,父亲很是高兴。后来,还给这个人成了朋友。
   
112344t8le8hess5mhzbsf.jpg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的娘家在兴隆场汪家桥,是一个背后靠山,门前倚河的地方,我们从小叫它南河堰。站在九里埂上就可以看到外婆家的炊烟,看到曲折东去的南河堰。每到花生成熟的季节,我和母亲就会扯一背篼九里埂泥巴花生,给外婆送过去。远远的,外婆就接住了我们,大家在南河堰边淘花生,吃花生、捉小鱼、逮盘海,忙得不亦乐乎!外公好酒,最喜欢用九里埂花生下酒,只要有九里埂花生,就很知足了。
  

   
1004.jpg

发表于 2016-8-2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花生熟,外公去挖花生,我在一旁吃,刚挖出来的花生带有淡淡的甜味儿。现在老家已经不种花生了,但依旧很怀念那股花生的清甜味儿。

发表于 2016-8-2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笑靥如花~ 发表于 2016-8-25 11:45
以前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花生熟,外公去挖花生,我在一旁吃,刚挖出来的花生带有淡淡的甜味儿。现在老家已 ...

花生,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笑靥如花~ 发表于 2016-8-25 11:45
以前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花生熟,外公去挖花生,我在一旁吃,刚挖出来的花生带有淡淡的甜味儿。现在老家已 ...

谢谢关注。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坡简 发表于 2016-8-25 11:54
花生,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深有同感

发表于 2016-8-2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4_128:}

发表于 2016-8-30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里

发表于 2016-8-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2018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简阳市玉成乡吊脚楼村九里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