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80|评论: 0

[龙门阵] 庭院:钢筋水泥围城里,那份情怀的“自留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之所以把“家”叫做“家庭”,就是因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基本都有一个“屋外的会客厅”、一处墙内的“自留地”——庭院。
然而,扩土开疆的城市化进程,悄悄改变着这一切。现在的庭院,消失在摩天水泥围城里,那份情怀的“自留地”也仅为少数别墅之主所拥有。
对于绝大多数都市人来说,庭院已然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人们谈起房子,都是“干货”,张嘴几室几厅,闭口户型怎样、绿化做如何......这些话题虽然实在,但却留于表象。房子,不该只是承载肉体的居住,还得要有精神上的寄托。
曾几何时,我们谈到房子,想到的是院落,唤起的是我们最真实淳朴的情感和记忆,是关于深深庭院的情怀寄托。梁思成先生认为,院落是中国人居的核心所在,庭院便是“室外起居室”;流水别墅之父赖特先生也曾说过,建筑像植物一样从大地中生长出来,向着太阳。
庭院,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比室内空间更重要的作用。在那片不被打扰的私人空间里,或静思独处、凝神阅读、品茗小憩、会客派对;或与友人花前畅聊、月下共饮;或莳花弄草、玩耍嬉戏,皆为室内空间难以满足的居家生活情趣所在。
“庭花知春意、院树闻秋香”的庭院生活里,人们的生活重心不再是电视、电脑、空调、洗衣机……而是花园、锄草、浇灌、晒太阳与下午茶;对于孩子来讲,生活的重心也不再只是动画片、电脑、塑料玩具、电视广告,而是泥土、植物、枝头欢叫的鸟与未知的探索……
漫长的居住环境完善过程中,人类逐渐要求建筑不仅要满足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等物质需求,还要注意尽量满足人们居住心理、居住平衡和居住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对于都市围城中人而言,庭院正是将两种需求融为一体的理想场所,是那片介于工作空间与居住场所之间,精神与情怀的“自留地”。
无论是大江南北,高山平原,这里总上演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构成色彩斑斓、让都市人魂牵梦绕的庭院文化。
221529tfz8i4ti39cnwct4.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