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86|评论: 1

[散文随笔] 探访桐城“六尺巷”想起贪官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8-3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访桐城“六尺巷”想起贪官的那些事儿

DSC00137_看图王.jpg
六尺巷
DSC00122_看图王.jpg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DSC00135_看图王.jpg
秦巴闲士——不闲

        安徽桐城,号称文都桐城派文化引领中国文坛200多年影响深远,可谓“一览众山小”。
桐城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东端的石牌坊雕刻着“礼让”,西边的石牌坊雕刻着“懿德流芳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今年春晚将“六尺巷”火红。初秋之日,我跟风探访,轻车简从,到六尺巷时是傍,夕阳的余辉下过往行人有些急促,游人已踏上归程。热闹了一天的六尺巷,此时有些宁静
    望着不宽不窄的六尺巷及“礼让”石刻牌坊,想起了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这也凸显官方对民众的态度,利益之争的立场,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六尺巷主人父子宰相,父:张英,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子:张廷玉康雍乾三朝重臣,也是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居官50年。特别是张廷玉,在整顿吏治、惩治贪腐方面颇有建树,在丧子之痛下不惜让出阁揆甚至是被收回配享太庙这一至高荣誉,也要跟朝廷贪墨集团斗争到底。
    我们这个时代,那些贪官,何曾有过“礼让”。即使有,也只是沽名钓誉罢了。然而那些贪官却正是凭借表面的“礼让”障眼着上司,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即使政治学习不断,党员培训班不断,到头来,依然“终朝只恨聚无多”,前赴后继不断,飞蛾扑火不断。看来,“礼让”等思想教育行效甚微。
    那些贪官无不唱着“礼让”的鸡汤,权力寻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延及子孙,莫不成为新贵或新时期的土豪,撕裂着公平的神经。
      其实,那些贪官是知古但不鉴今。因权力不受制约,人类之恶唯利唯已私欲得以膨胀,在“礼让三尺”眩目的外衣下,行腐败之实:老虎成窝,耗子成窜,苍蝇成堆。今时期,反腐大旗高擎,那些贪官惶惶不可终日。但不要忘了,困兽犹斗,反腐还没到穷尽之时。如何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如何反贪反腐,其实,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法制建设。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那些贪官,若能真正读懂六尺巷主人张英挂在自家草堂的这幅自撰对联,也许就能控制自己的私欲,知进退,将权力的心魔关进笼子里。
DSC00118_看图王.jpg
懿德流芳牌坊
DSC00130_看图王.jpg
礼让牌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9-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税”,是将本不属于自己区域内的税收(主要对象为施工、运输等企业的税收),通过各种非正规途径“拉”到、“借”到或“买”到自己辖区,以获得超过实际的财政返还或政绩回报。它一般由纳税人、中介人、税务机关和乡镇政府共同参与完成,税务机关依法依率征收税款,乡镇政府按异地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一般按乡镇政府税收留成部分的30%左右,高的40%,甚至更高)支付“奖励资金”、“税收返还”等。

引税员:一五一五一六一五五六七

  一、引税带来的危害

  (一)“引税”对乡镇政府的直接危害

  1.造成乡镇财政收入严重流失。“引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满足了地方利益,但是乡镇政府可支配的有效财力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因为当地政府税收留成部分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左右(高的可达百分之六十)的财力都支付给纳税人了。

  2.“引税”弱化了乡镇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上级政府向乡镇下达财政收入任务,目的是促使乡镇政府着手发展地方经济,实现财政增长。由于有“引税”这个捷径,使得部分乡镇无心发展经济、培植税源,而是一门心思去“引税”,用歪门邪道谋“发展”,靠不劳而获树“政绩”。虚假的税收掩盖了乡镇经济发展滞后、税源增长乏力的事实真相,助长了以数字论英雄的不良风气,极大地打击了乡镇“求真务实谋发展、真抓实干搞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弱化了乡镇发展经济的动力。

  3.造成个别乡镇浑水摸鱼,虚增财政收入,建立“小金库”。审计发现,个别乡镇假借“引税”对区域外企业进行奖励和返税名义,将这些奖励和返税资金转出,或以契税、其它收入等名义缴入国库,虚增一般预算收入;或建立账外账,形成“小金库”,以供本单位送礼、洗浴洗脚、高档消费等无法入账的开支。

  (二)“引税”对税务部门的危害后果

  1.严重扰乱正常税收秩序。部分乡镇为尽可能多引区域外税款,竞相提高对纳税人的奖励幅度,使得部分纳税人的实缴税收大幅减少,造成纳税人之间税负不公。使得一些纳税人想方设法逃避所在地税务机构的纳税管理,到处寻找能够少缴税的地方,或与当地税务机关讨价还价,要求参照“引税”条件给予税收优惠。造成所在地税务机构无法实施规范化的纳税管理,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

  2.造成税务部门财务管理混乱。个别税收征收机关通过“引税”,违规从当地乡镇政府获取了一定数额的税收任务完成奖或信息化建设经费。这意味着,收取同样的税款,税收成本增加了,税务行政效率却下降了;同时从非正当渠道索取额外经费,极有可能出现财务收支超预算、滥发奖金补贴、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等违规违纪事项或私设“小金库”。

  (三)“引税”给纳税人带来不当得利

  1.个别纳税人通过“引税”,拿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左右甚至更少的钱(应该缴纳的税款减去税收奖励、税收返还)却抵缴了百分之一百的税款。

  2.个别纳税人通过“引税”,“节省”了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左右(甚至更多)的税款,也即乡镇支付的税收奖励、税收返还,这些资金如果不入账,势必再次偷逃税收。通过审计发现,个别纳税人让引税乡镇将返税额直接买成超市的购物券给单位职工发福利,导致员工偷逃个人所得税。

  3.个别纳税人为获取“避税”利益最大化,往往寻找支付税收奖励资金比例更高的异地缴纳税款,个别乡镇政府为获取税源,不得不竞相提高税收返还比例及承诺报销餐饮费、往返汽油费等税收优惠条件,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4.个别纳税人在“引税”环节,因在异地缴税较多,被异地政府授予各种荣誉,“避税”之人也成了有功之臣,违规违纪之人也成了先进、模范。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