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川抗战老英雄!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
为这一天,中国付出惨痛代价:日军践踏我大半中华河山,超3500万同胞伤亡。
抗战时期,川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为最后胜利取得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川的老兵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记录者,他们曾用血肉抵御强敌,历经血雨腥风的战场。时光匆匆,如今大多数老兵们已渐渐离我们而去。据志愿者组织统计,仅去年年底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就又有30余名在川老兵“归队”!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一起来致敬这些不能被遗忘的抗战老兵!
孔诚
车桥战役
亲历了“皖南事变”突围战,冒着枪林弹雨将首长安全护送到驻地;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就来自他所带领的29军86师东线突击团256团……这个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英雄叫孔诚,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8月20日,还有40天就将迎来百岁生日的孔老,在成都因病去世。就在此前一个月,躺在病床上的他,还通过口述的方式记录了他带领“海空雄鹰团”与日军抗战的激情岁月。
黄朝明
江浙对日作战
4月19日,成都成华区踏水桥西街,80岁的刘惠卿望着窗外,她却再等不回相伴了60载的丈夫黄朝明。
1944年,黄朝明投身新四军对日作战,在白刃战中与死神擦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来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一直到退休。
如今,89岁的黄朝明在成都“归队”,安详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临终前,他曾许下心愿,把骨灰撒在作战过的长江,好与战友常伴。
马士弘
淞沪会战 石牌保卫战
5月8日清晨,目前川内最长寿抗战老兵,105岁的马士弘因病抢救无效辞世,平静而安详地走完了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
马士弘是著名作家马识途的三哥,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1937年开始,经历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昌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的六大会战,他参与的大小战役加起来有20多场。他曾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也用妙计歼灭过日寇骑兵,还解救过500多名良家妇女。
许广志
太行山抗日游击
6月27日晚11点52分,97岁抗战老兵许广志因肺部疾病抢救无效,在成都闭上双眼。
79年前,河南小伙许广志,毅然加入干训团,随后随军在太行山等地作战多年……抗战胜利后,他来到成都定居。
华中柱
两河口作战
5月5日晚上7点过,94岁的抗战老兵华中柱跟平常一样,泡完脚后便坐在床上,等待女儿来陪他散步。10多分钟后,女儿在他耳边不断呼唤:“爸,爸……你听到就答应一声。”许久,他才应了几声“哎呀”,随后便紧闭双眼,平静而安详地走完了这一生。
老人一生引以为豪的是,78年前,年仅16岁的他便投身抗日战争,在湖广等地与日寇浴血拼杀,并最终见证抗战的胜利。其1941年在宜昌两河口作战时,俘虏过多个日本士兵。在随后对日军审讯中,获得不少重要的机密情报。
周井玉
腾冲战役、龙陵战役
3月15日,春寒刚过不久,91岁的成都金堂抗战老兵周井玉在金堂老家安详“归队”。
15岁那年,周井玉在前往广汉贩烟叶,被抓了壮丁入了部队。18岁那年,他被抽调入远征军,离开四川前往云南,分配在71军87师261团战车防御排,参加对日作战。曾参加过腾冲、龙陵等滇缅反攻战中的重要战役。
杨光荣
常德保卫战
2月22日,元宵节,92岁的抗战老兵杨光荣走了。
1942年,全国抗战正处于紧张阶段,杨光荣穿着单衣草鞋,加入川军72军离开重庆荣昌老家,奔赴战火硝烟的抗日前线。离家前,他的二哥已在战场牺牲,三哥也在前线失去消息……接连痛失两儿子,万分悲痛的母亲,却依然告诉杨光荣:“男子汉要主动参军,倘若保住了国,这个家才真的能保住。”
他随后加入到川军72军新编15师43团通信连,穿着单衣、草鞋,挎着汉阳造步枪,辗转湖南、江西等地,参加过常德战役、衡阳战役等战役。
在常德会战时,杨光荣带人检修通讯线路,撞见3名日军便衣。在激战中,他将一名鬼子当场打死,保证了部队间的通讯畅通。
常紫光
衡阳保卫战
2015年10月12日上午,95岁川籍抗战老兵常紫光,安详地躺在成都北郊殡仪馆内。两天前,常老因心力衰竭在当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安然离世。
1940年,在成都念高中的南充人常紫光,得知母亲和妹妹被日军飞机投弹炸死,发誓要为亲人报仇,他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44年,常紫光辗转加入暂编第54师,参加了中日双方伤亡最多、时间最长、空前惨烈的城市保卫战——衡阳保卫战。
张文治
淞沪会战
2015年11月28日夜,96岁的抗战老川军张文治,在成都西区医院因病重,经全力抢救无效后,走完了这一生。他是四川最后一名亲历过淞沪会战的川军老兵。
16岁那年,张文治在南充嘉陵中学念书,听校长张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他决心弃笔从戎,杀敌御侮。之后,他考入川军20军。1937年,作为首批出川抗日的川军,20军将士在淞沪会战中打响了川军出川抗日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