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714|评论: 0

[群众呼声] 创新发展模式 产业助推增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2020743878,2533049725&fm=21&gp=0.jpg


  近日,记者来到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村里新建的桔橙基地已经完成土地整理,进入了果树栽种阶段。这是仁寿县着名种植大户、“土专家”徐文科投资的“业主、支部、协会带农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该模式在通过分红让贫困户增收的同时,还向有发展意愿的农户传授技术,带动大家创业致富。
   
    租金+工资

    多重收入助脱贫
   
    同意村属市定贫困村,有8个村民小组,2860亩土地,村民主要从事柑橘种植,虽然有1600亩规模,但缺乏统一标准,种植技术落后。村里有贫困户42户,贫困人口102名。
   
    同意村8组的陈学明等3户贫困户空有劳力,但没有致富门路,有劲没处使,年人均收入仅2700元,2013年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去年,他们将闲置土地22亩流转给了徐文科的基地,可获得每亩260元的年租金,等果树挂果见效后,还能从中分红20%,预计每年可从每亩土地中获得增收3000元,人均年增收8500元。
   
    陈学明家是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她今年77岁,家里4人,孙子在读初二,儿子在外地打工,她在照顾孙子之余,在自留地里种些庄稼,往往不够糊口。儿媳是外地人,户口不在景贤,前夫去世后留下一个孩子和两位老人,赡养与抚养的重担都落在了陈学明的儿子肩上。去年,陈学明将家里5亩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并在基地做一些简单活计,每干一天就有50元收入。“去基地除两个月草,领到的工资就比我种一年地的收入还高了。等基地见效后,我家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陈学明的笑容里满是对未来的期望。
   
    依据协议,同意村党支部还将从基地年利润中分红5%,预计可达10万元,填补村上集体收入空白。这笔收入将用于修建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模式+技术

    带动群众一起富
   
    “我叫徐文科,是新店人,你们流转给我的土地将全部种上清见。一来,租用你们的土地,租金绝不拖欠;二来,欢迎大家来基地上干活,工资绝不克扣;三来,你们要是想跟着种,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我们大家一起赚钱、一起致富……”去年,徐文科来到同意村,爬坡上坎地调查后,聚集村民开起了座谈会。
   
    之后,他新成立了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景贤乡同意村,汪洋镇千山村、田湾村、红日村等贫困村建设了“业主、支部、协会带农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2000亩。其中同意村基地占地350亩,涉及34户农户。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战的兵马,那先进的农业技术就是优质粮草,只有吃饱了饭,兵马才好打仗。”徐文科从事清见种植研究20余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及省、市、县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长期联系,引进2位国家级栽培育种专家,培养农技人才,为基地提供“产学研”相结合、“繁育推”一体化的技术支持。
   
    什么是“业主、支部、协会带农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即:业主租用土地,支部进行协调,协会负责管理,最终以业主占比65%、支部占比5%、协会占比10%、农户占比20%,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在这种模式下除年终利润的20%分红外,还享有土地流转收益、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合理间种收入和基地的务工收入等,能极大鼓舞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同时促进当地农产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真正实现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助农脱贫。
   
    徐文科介绍,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以特色种植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创业、典型带动、造福惠民”的总体思路,辐射新技术、新模式,从而解决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一同发展产业。在徐文科未来3-5年的计划中,除现有2000亩外,还将新建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10000亩以上,实现优质产品4万吨、产值2.4亿元,带动农户种植清见10万亩,产值12亿元,3万人通过产业脱贫。(记者 钟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