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40|评论: 0

聚焦眉山文化“土专家”之陈厚谊:爱上地方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厚谊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仁寿人,他如今是仁寿县小有名气的散文、小说家,更是仁寿县地方文化研究者中的佼佼者。陈厚谊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喜欢文学,坚持阅读和写作。陈厚谊加入了仁寿县作协,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也和地方文化结缘,他从2011年起,接连参与了一些重要历史题材的写作,并取得了广泛认可。

【第一部分】热爱文学 持之以恒成作家

陈厚谊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书籍。闲暇时,别的小朋友都在满山玩儿,他却一头扎进书堆。书读多了,陈厚谊也喜欢写了,他认为自己写作的天赋并不高,但并不放弃,每天坚持写作,有一次,他的作文得了全校第一名,他更励志要当一名作家。

后来,陈厚谊考上了大学,他想当作家的理想就更加坚定了,他开始大量读书,并向省报投稿,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的文章开始登载在报刊杂志上,虽然,一开始,文章只有豆腐块那么大,但依旧是那样激动人心。毕业后,陈厚谊成为一名教师,他依然坚持写作,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散文、小说方面的特长,渐渐地在仁寿县积攒了名气。

2009年,陈厚谊加入了仁寿县作协,得到许多系统写作培训的机会,文章也越写越好。后来,他还参与了许多仁寿县出版书籍的写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书籍与仁寿地方文化有关,而他也更深入了解到仁寿的地方文化。

【第二部分】跋山涉水 用心记录“抬工号子”

2011年,仁寿县计划出5本与地方文化有关的书籍,由于陈厚谊出色的写作功底,他担任了其中与抬工号子有关的书籍的写作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深入地与仁寿地方文化结缘。

为了生动展现仁寿县抬工号子,陈厚谊把目光聚焦到仁寿县城里的老人身上,他跑遍了县城和乡间,到老人扎堆的地方收集线索,把老人们唱的抬工号子悉数记下。

经过不懈努力,陈厚谊共收集了100多人与抬工号子有关的素材,手写的资料足有一尺高。

陈厚谊的父亲也曾是一个抬工,但陈厚谊从来没有听过父亲唱号子。在他收集资料时,他父亲还饶有兴致地唱起了号子。仁寿县汪洋镇的一个80多岁瘫痪在床的老人黄明清,知道陈厚谊在收集资料,更托人帮他把号子录下来送给陈厚谊……类似事情还有很多,让陈厚谊无比感动。

陈厚谊完成了写作,并取名《黑龙滩,号子喊出的辉煌》。这部历时一年的书籍,不仅让陈厚谊意识到收集号子的紧迫感,也让他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三部分】志存高远 弘扬仁寿地方文化

“今年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把现在的地方文化记录下来,将来让更多人了解仁寿的历史。”自从写作了《黑龙滩,号子喊出的辉煌》,陈厚谊立志要尽最大努力传承和弘扬仁寿的地方文化。

今年年初,他要写一篇反映仁寿县在“抗美援朝”期间所做的努力,仅仅一万五千字的稿子,他足足查阅了上百万字的材料,写成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是在今年,陈厚谊参与写作《仁寿人》中“抗美援朝”、“黑龙滩”、“仁寿教育”、“乡土旅游”以及“城市建设”部分,每一章都有1万字,为了完成这项巨大的任务,他家中杂事交给妻子,闭门谢客,专心查阅资料,起早贪黑认真写作。

凭着这股认真劲,陈厚谊的文章得到广泛认可,他被聘请为虞允文的墓地做展示墙。当时,陈厚谊为了写好虞允文廉政方面的文章,他查阅了接近30万字的材料,写成了2000字不到文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正是由于这份付出,今年虞允文的墓地做展墙,他才会被邀请其中,负责采石矶大战部分材料的整理,材料虽少,却是颇费功夫,几经修改终于成功。

在陈厚谊看来,他只是刚踏入研究仁寿地方文化的大门,就已被其中的奥妙所折服。他表示愿意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挖掘、弘扬仁寿传统文化。


来源:眉山网


陈厚谊被聘请为虞允文的墓地做展示墙。

陈厚谊被聘请为虞允文的墓地做展示墙。

陈厚谊的作品集。

陈厚谊的作品集。

厚谊和地方文化爱好者一道走访虞允文的墓地守护者宋克成

厚谊和地方文化爱好者一道走访虞允文的墓地守护者宋克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