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45|评论: 0

[散文随笔] 辅堂里开发商的儿子刘子敬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辅堂0.jpg

        在商贾云集的友益街上,闹中取静的诸多巷子(里弄)中。有一座较为打眼的巷子叫辅堂里。它位于大舞台(人民剧院)旁,从车站路这边逛过来,靠右手的第一个大巷子及是。
      上世纪
二十年代初,在老武汉人的眼里,辅堂里是诸多石库门房子中的佼佼者。其建筑风格乖巧舒适、简洁实用,周边公共的配套设施,为其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故成为居家过日子的理想处所。这里的房屋建筑成色、条件,要比老巷子内的房子,不知好多少倍。在当时,它是租界里弄房的新住宅小区。其产业,属茶叶大王刘子敬之父刘辅堂(号辅仁)的。刘辅堂能用自己的名字给巷子命名,对这一手笔的满意度,其意不言而喻。
      刘辅堂的派名叫刘运兴,他是靠着俄国“巴洋人”(即“巴公房子”业主之一的大巴洛夫)所扶植的山西人的帮助(名字记不清了)。这才当上了俄商“阜昌洋行”的买办,同时自己也开茶庄,这样一来,成了控制着茶叶产地的大庄号。他的生意做得非常红火,每天大把大把的银两进出。用汉口的歇后语讲:“吃冬瓜屙西瓜——大来大往”。
      因此,他在二十世纪初的房地产开发热中,开发了这座辅堂里和不远处的辅仁里。刘辅堂进入地产界,自然属于水到渠成。
       刘辅堂的主要帮手有同宗湖南人刘麟郊、刘峻周和刘麟郊的徒弟朱紫桂。
     这就使刘子敬用不着象刘歆生那样,少年时期栉风沐雨忍饥受寒。也不用象汉口大多数从底层干出来的财东那样,带着幼而失学的遗憾,让自己的子侄辈来实现自己读书的梦想。他很顺利地读教会办的文华书院,如果一直读下去,他后来是否会留在工商界还难说。然而正在他“一锅饭要上汽”的节骨眼上,1905年他21岁那年,他的爹,刘辅堂死了!
     他没有选择,必须子承父业,当起家来。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那就是,辍学;如继续深造,那就得“辍业”。后来,俄国商人,帮他作了明智的选择。帮助他顶替父亲刘辅堂的位置,继续做“阜昌洋行”的买办。对于洋人,这是一种利益的权衡。对刘氏家族来说,那是尚存的利用价值的继续发掘。客观上讲,使刘子敬成为大汉口商界中,最年轻的买办。
     刘子敬到底是从小在工商界的窝子里滚大的,深知一个产业王国的易主,和一个国家的新主即位一样,弄不好会震憾太大而引起混乱。他爹手下的旧人,身当此时莫不为自己的处境担忧。谁知刘子敬接任之后,大学孙权的用人之道:“重用三世老臣”,让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人,先在什么位置现在还在什么位置。而且坚持执晚辈之礼,“叔叔”、“伯伯”不改口地叫着,全然不摆主子的架子。加上刘家班底同宗湖南人刘麟郊、刘峻周和朱紫桂的支持。刘子敬如鱼得水!
     这一来,老人们感动了。私下里,他们几乎把自己当成某家王朝的“顾命老臣”,口口不离“鞠躬尽瘁,辅佐幼主成就大业”。后来事业上的巨大发展,证明了刘子敬“初登大宝”之际的方略是正确的。那些老人,和刘家班底确是真心实意地帮了他一把。刘氏产业由刘辅堂时的200万两白银,到刘子敬时的800万两,没有人的辅佐,是万万难办到的。
     这也说明刘子敬的精明之处,说明他是个很有商业眼光的人。他充分利用前辈创造的条件,却不拘泥于前辈的成法:他继承了遗产并未坐吃遗产,而且看准机会,大大拓展业务范围,四面出击,遍地开花。所以能在短期内就一步步地实现飞跃。
     贴紧洋人,这是刘子敬从“家学渊源”之中学到的法宝,到了他手上得以发扬光大。他的老子靠了“巴洋人”的力荐,得以任阜昌洋行买办,他却能身兼阜昌洋行和俄华道胜银行买办。同时他的胞弟刘端溪还身兼美国花旗银行和德太洋行买办。“刘家昆仲四买办”,在时兴华商在洋商处“挂旗”的年代,这使他们获得了优于其他买办的发展条件。
     但条件不等于商机。刘子敬的聪明在于他对商机的把握。他抓住辛亥革命前后汉口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大量投资房地产,拥有了上百栋铺面房屋和辅堂、辅义、辅德等里分。这些房产,不仅使刘子敬每年有3万多大洋的收益,而且还可用作抵押,贷款发展实业。
    巩固和发展刘氏集团在茶叶市场的地位,也算继承和发展前辈的事业,而经营蛋品和纺织行业,则是刘子敬涉足更多行业的大手笔。翻开当年汉口外国洋行或外资企业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外商那时候办的所谓工厂,也不过是蛋厂、牛皮厂之类。刘子敬跻身蛋品生产和出口,很明显的客观效果是“学习洋人挤洋人”,为一些敢想敢为的中国商人树立了榜样。就像汉口另一个“刘”——刘季五在英租界办打包厂一样,虽然被洋人“掐着玩”,还被掐去了不少油水,客观上却挤占了洋人的市场份额。这好像是包括一部分洋买办,在内的中国商人学洋人之后试探“独立作业”的开始。说到纺织业,自张之洞办“布、纱、丝、麻”四局以来,一直就是工商界认为的肥肉。但它真正较顺利的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洋人忙于应付欧陆战事之时。而这时的刘子敬羽翼丰满,正逢“春秋鼎盛”,他不失时机地涉足纺织行业,步步都踏得很深、很实。组建“震寰纱厂”(解放后的“五棉”)时,他是出资最多的股东,因此担任主任董事。
      因为“财大”,刘子敬自然“气粗”。当英国人带进汉口第一辆小轿车时,刘子敬就敢马上跟进,连牌号也是个“2”号。他的私宅中,上下佣工、先生等等就达30多个。夏日到庐山私人别墅避暑,家人下人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私家游艇,打猎会友……出手阔绰,大汉口难有匹敌。
      如此一个能挣会花的大亨,他的基业该是稳固的?在瞬息万变的商海风云之中,他该有进退自如的谋略?但谁能想得到,偏偏就是他,就是这个使一些人切齿痛恨,又使一些人感恩戴德的刘子敬,最早败下阵来,而且一败涂地,直到孤寂地愁死庐山别墅之中。
      
除辅堂里外,刘子敬还兴建了辅义里、辅仁里、辅德里、方正里、景福里等上百栋房屋。这些房产,使刘子敬每年有3万多大洋的收益。

辅堂.jpg

辅堂2.jpg




注:
刘子敬 湖北夏口(今汉口)人,祖籍山西。曾就读于夏口商业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阜昌洋行买办,后又兼俄华道胜银行、花旗银委、德华银行买办。民国成立后,创办发华、发记等四家蛋厂,并在汉口成立中华制蛋公司。1919年与刘逸行创办汉口震寰纱厂。次年独资开设义隆公司,专营进出口业。不久创汉口义隆油厂,后又经营房产,并与人合伙开设钱庄。1928年因经营失败破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