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47|评论: 7

[信息动态] 【要闻】重庆80后说书人为四川最大川剧资料收藏家(大渝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80后说书人为四川最大川剧资料收藏


(华龙网)
大渝网    2016/9/9 7:17:05


     [导读]:华龙网9月9日6时讯(记者 周盈)袁国虎,艺名巴蜀火嘴,笔名下里巴人,他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也是一名四川评书演员。袁国虎是中国评书界“北袁(袁阔成)南徐(徐)”里徐最小的徒弟,2010年正式学习四川评书。

http://news.cqyy.net/upload/News/2016-9-9/2016997176833dzhf.jpg 2016997176833dzhf.jpg


华龙网9月9日6时讯(记者 周盈)袁国虎,艺名巴蜀火嘴,笔名下里巴人,他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也是一名四川评书演员。袁国虎是中国评书界“北袁(袁阔成)南徐(徐勍)”里徐勍最小的徒弟,2010年正式学习四川评书,如今已在全国各地演出5000余场。面对重庆岌岌可危的评书市场,袁国虎希望能够尽自己一份力,将评书这一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自幼迷川剧 成为四川最大川剧资料收藏家


http://news.cqyy.net/upload/News/2016-9-9/2016997176458bvihf.jpg 2016997176458bvihf.jpg


上午10点,当记者见到袁国虎的时候,他才刚刚起床。


“我才睡了2个多小时,昨天晚上写剧本写了个通宵,早上七点钟才睡觉。”袁国虎一边整理着头发一边告诉记者,“昨天才从成都回到重庆,在电视台录了节目,过两天还要到天津去参加相声节。”

其实,袁国虎并不是说相声的,他是一名四川评书演员,是中国评书界“北袁(袁阔成)南徐(徐勍)”里徐勍最小的徒弟。

袁国虎艺名巴蜀火嘴,笔名下里巴人,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在重庆,他学习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两门艺术——川剧和评书。

在他临江门的“口香堂”工作室里,挂着一幅相声演员姜昆送他的字“口舌闲馆”,这幅字也印在他的名片上,它精准地概括了袁国虎的职业——说书人。

袁国虎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川剧迷,在50岁那年才有了儿子袁国虎。也许是在娘胎里就受到川剧的熏陶,袁国虎对川剧有着天生的迷恋。几岁时,袁国虎就学会了川剧高腔“红衲袄”、“棱棱岗”、“课课子”这些曲牌,每天都要跟着录音磁带学唱川剧。

袁国虎说自己以前最喜欢干的事,除了听川剧,就是到处淘川剧剧本。他说自己从小就爱收集这些,几年前,经一位川剧大师的提醒,袁国虎才开始大量收藏川剧剧本。现在,他家里的藏品,一部分是川剧界的大师送给他的,还有一部分是找朋友复印、手抄、拷贝的,剩下的就是从重庆、成都等地淘来的。

其实早在2005年,19岁的袁国虎就已经是四川最大的川剧资料收藏家了,其中,仅川剧剧本就有6000多个。这些剧本中,有许多是民国时期的手抄本,极具收藏价值。其中一本是“傻儿师长”原型范绍增曾经收藏过的《川剧选粹》,这是袁国虎最喜欢的藏品之一。他收藏最早的剧本是民国初年的《川剧大观》。还有好多是有收藏家签名盖章的早期手抄本。此外,还有50多本剧本是袁国虎亲自整改后誊抄下来的。


师从徐勍 全国各地演出5000余场


http://news.cqyy.net/upload/News/2016-9-9/2016997176677kgfi6.jpg 2016997176677kgfi6.jpg


袁国虎师从四川评书大师、全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徐勍。相声演员侯耀华第一次听袁国虎的评书时就说:“你太像徐勍师哥了!”

徐勍,重庆人,四川评书门中唯一获得牡丹奖等多项成就的大家,享有“北袁(阔成)南徐(勍)”的盛誉,他的风格为“手有劲、眼有神、身有形、步有法”。

2010年,袁国虎去探望病中的徐勍,徐勍问他:“在做啥子(什么工作)?”他回答:“耍(玩)起的。”“那你跟着我说书嘛。”这样,袁国虎开始正式拜师学艺。

徐勍告诉记者,早在这之前,他在一次与川剧票友聚会时就已经了解到这个“好苗子”。“我看他的表演、形态都很有潜力,川剧底子好,就是嗓子不行。”后来评书说着说着,他嗓子倒变好了。

在收袁国虎之前,徐勍已经收了十多位徒弟。他认为,袁国虎与其他徒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书路宽,肚子里有颇多川剧剧目和地方掌故”。

“师父教我评书,和其他人还不一样,他并不会给我一个剧本,让我一句一句学着说”袁国虎说道,“一般都是我自己写一个剧本,我自己说,师父在旁听着,然后再来告诉我哪里不对,哪里应该怎么说。”

从第一次在沙坪坝的广场故事会登台表演说书到今天,袁国虎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已有5000多场了,从重庆到成都、北京、天津、江苏……袁国虎也有了自己的粉丝。


四川评书重庆遇冷 评书江湖何在


http://news.cqyy.net/upload/News/2016-9-9/2016997176911y630u.jpg 2016997176911y630u.jpg


“30年前,重庆的评书市场非常热闹,仅仅是渝中、江北、南岸三地,说书的茶馆就有三百余家。”说起四川评书在重庆市场遇冷,袁国虎满是遗憾。“很多原来一起说评书的师兄弟,也已经转行做了其他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重庆的茶馆场场爆满,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处处都是说书人的声音。而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记忆中的画面。

让袁国虎感到意外的是,虽然是用方言表演的四川评书,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观众的上座率,反而比重庆还高得多。

究其原因,袁国虎认为:“重庆是码头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沉淀还不够。”除此之外,现在四川评书一些传统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弱。“我觉得即使是像四川评书这样的传统艺术,在保证它根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有所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也才会有更大的市场。”

少人关注,少人为其停留,对于专业演员而言,这样的失落可想而知。袁国虎说,对于评书,自己有一种使命感,“那是我的信仰,我愿意为此付出我所有的东西。至少让这个行业不要在我的人生中灭亡。”

未来,袁国虎希望在重庆能有自己的书场,希望四川评书也能在重庆有一席之地,此外,他还期待着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让评书这种传统艺术得以延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9-12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的评书大师! 032716hyzzqqtze8qdg58g.gif 162628ermm8x10uc7s1ec7.gif

发表于 2016-9-1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060325ew8ggwtn6cjt6glu[1].gif

发表于 2016-9-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下“山城戏痴”。

发表于 2016-9-1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成都茶舘讲评书和打金钱板的不少、每场听众至少上百人,除坐着喝茶听书的茶客外,尚有许多老老少少站在书场后面不花钱的听众。笔者小时候就爱到下东大街二巷子茶舘听评书,当然是站在后面不用掏钱。评书市场的衰落大概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面一声令下文化市场扫除封建糟粕,原来评书艺人爱讲的《七俠五义》、《三俠五义》、《粉桩楼》等一律不准再讲、取而代之可以讲《平原游击队》之类的红色小说,至此、听众逐渐稀少……

发表于 2016-9-1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5959ov10e0lzzirf07xg.jpg

发表于 2016-9-1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成都茶舘讲评书和打金钱板的不少、每场听众至少上百人,除坐着喝茶听书的茶客外,尚有许多老老少少站在书场后面不花钱的听众,

发表于 2016-9-18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国虎好样的!将来必成評书大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