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残疾预防是一种关怀人民健康、关怀残疾人疾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更对保护人民的健康、保护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残疾人规模增大、结构变动、风险提高的关键时期。人口快速老龄化、意外伤害、慢性疾病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让残疾预防和保障变得更复杂。但在日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在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说,康复和保障是对残疾人“一点都不能少”的关怀,而预防并减轻残疾是“一直在路上”的努力。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种关爱,不仅要体现在救助上,更要体现在预防上。要做到预防残疾,还得从最基本的做起:坚持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反对近亲结婚,防止有害遗传;免疫接种、安全防护、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遵守安全规则并养成安全习惯等;搞好环境保护,控制污染和公害,减少各种事故;改进保健服务,防止滥用药物,严禁生产和销售伪劣假冒药品;积极推广补救控制技术,减少二次损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