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79|评论: 3

[散文随笔] 红楼梦一书中的邢岫烟的真实身份是历史上的哪个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石头记》问世数百年来,研究考证过此书的学者巨擘,文人骚客,达官贵胄,以至平民百姓,其数量之多,犹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然而,能够考证出该书的真正作者和该书的真正内涵的,毫不夸张地说,至今未必有。

而谁如果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那么因为这项学术研究的价值,其事是完全可以被载入史册的,我所说的载入史册,不是那些被炒作渲染夸大其词的其实几年或几十上百年后几乎没有人会记得的如过眼烟云般的人和事,而是指有资格被记录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或历史书中,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后仍然被人们所谈论的人和事。

闲话暂免提,回到邢岫烟的考证上来,在红楼梦中,邢岫烟是一个配角,在第四十九回的脂批有这样一段回后评:[蒙回末总批:此文线索在斗篷。。。。。。岫烟无斗篷,叙其穷也。只一斗篷,写得前后照耀生色。],该批提点了邢岫烟之穷,那么邢岫烟之穷,到底穷在哪里?

穷就穷在邢岫烟所喻的历史人物,就是钱谦益,所谓穷,指的是势力太小或权力太小之意。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六月,钱谦益称疾乞归,返回南京,携柳如是返常熟。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钱谦益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邢岫烟,在红楼梦中因家道贫寒,一家人前来投奔邢夫人,就在大观园迎春的住处紫菱洲住下,后来要典当衣服来维持她在大观园的开支,所典当的衣服给的正是薛宝钗家。

解读:迎春即弘光帝,邢岫烟住在迎春处,即提点钱谦益在弘光朝任职;第五十七回描写了邢岫烟被安排嫁给薛蝌,按照本人前文所解读出来的红楼梦一贯写作规律,闺阁女子所嫁之人往往是其冤家,即提点书中的历史人物双方是敌对关系,“蝌”即提点了科举之意,明清时代礼部就是主持科举的部门,为什么加个“虫”字旁,就是因为书中把满清当作蛇虫鼠蚁来看待。还有一段邢岫烟因家贫典当衣服,而所当之人恰是薛家,提点钱谦益改换门庭,当了清朝的官吏。

至于为什么取名为“岫烟”,岫烟,即云也,钱谦益当时以娶柳如是、建绛云楼而闻名全国,岫烟,即提点“绛云”之意。

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是紧扣历史人物的特征而写的,我们细心阅读会发现很多地方的描写按照常理是错误的,但红楼梦恰恰就是要故意这样写,比如对于邢岫烟的描写:

第五十八回
【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庚辰双行夹批:近之淫书满纸伤春,究竟不知伤春原委。看他并不提“伤春”字样,却艳恨秾愁香流满纸矣。]】

解读:“乌发如银,红颜似槁”,按照常理,邢岫烟不要说再几年,就算再过二三十年也到不了这种状况。杏,在书中指代探春,“对杏流泪叹息”,指的是为郑成功的北伐失败而流泪叹息,郑成功是钱谦益的门生,钱谦益晚年以全部时间数十年联络东南和西南势力,“日夜结党,运筹部勒”,不顾年老体迈各处策反原明朝降清官员,以反清复明为终生之求。

第六十三回
【想罢,袖了帖儿,径来寻黛玉。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

解读:颤颤巍巍通常是用来形容老年人的,用在此处就是故意提点钱谦益当时的状况,突出其年纪已经很老的特点。

此外,在第五十七回回末的总评还有这样一段脂批:
[写宝钗岫烟相叙一段,真有英雄失路之悲,真有知己相逢之乐。时方午夜,灯影幢幢,读书至此,掩卷出户,见星月依稀,寒风微起,默立阶除良久。]

解读:写此段脂批的批者所提宝钗岫烟相叙,就是钱谦益入仕清朝之事,批者以“英雄失路之悲,知己相逢之乐”来形容邢岫烟,说明批者和钱谦益一样,也是虽然入仕清朝,但却是以反清复明为目标的官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红楼梦人物解读请移步新浪博客:blog.sina.cn.com/honglou300,或者直接搜索:朱慈炤(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明朝崇祯帝的第四子)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读者看了本人的博客,感觉到很难看懂,这是有原因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读文章也是如此,建议读者象本人第一篇博文所提议的,先在天涯论坛从头看起:〖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请搜索该题目)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一书中的惜春的原型是历史上的哪个人物?

惜春,在红楼梦着墨不多,而居正十二钗之列,本人一度以为这是作者自己描写自己,但又觉得不合逻辑,后来直到研究了关于惜春的词句,才领悟到惜春的人物原型原来就是潞王朱常淓。

关于惜春的身份地位在第三回有提点: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甲戌侧批:声势如现纸上。甲戌眉批:从黛玉眼中写三人。]第一个肌肤微丰,[甲戌侧批:不犯宝钗。]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甲戌侧批:为迎春写照。]第二个削肩细腰,[甲戌侧批:《洛神赋》中云“肩若削成”是也。]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甲戌侧批:为探春写照。]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甲戌眉批:浑写一笔更妙!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其钗环裙袄,[甲戌侧批:是极。]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甲戌侧批:毕肖。]】

解读:【甲戌侧批:声势如现纸上】,提点三人的地位,都是有声有势的人物。

【其钗环裙袄,[甲戌侧批:是极。]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甲戌侧批:毕肖。]】】此句中对“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的批语“毕肖”,提点三人的身份地位相类似。迎春喻弘光帝,探春喻郑成功(延平郡王)朱常淓在杭州监国。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甲戌眉批:浑写一笔更妙!]】此句提点了朱常淓称监国的势力较小,时间较短。

第七十四回是集中描写惜春的回目

【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尤氏听了,又气又好笑,因向地下众人道:“怪道人人都说这四丫头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才一篇话,无原无故,又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却又能寒人的心。”】

解读:“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此句提点朱常淓在清兵进逼杭州之际不愿抵抗,甘愿投降。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何如?”惜春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

解读:朱常淓在当时是名满天下琴棋书画都精通的全才,在绘画、音律、书法方面的造诣都不错,也懂得制作琴,制作的琴称为“潞琴”。所谓“又作起大和尚了”,指的是朱常淓在杭州称监国,清兵围城之际,朱常淓不忍百姓遭刀兵之祸,决意投降,当地百姓称其为“潞佛子”,据《癸酉本石头记》文中的情节,惜春梦到如来佛对其说因其诚心向佛,功德圆满,指的就是此事。

惜春判词中的“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提点朱常淓被押解到北京,“青灯”暗指满清。

关于惜春的诗词:辛弃疾词中有“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此句里的“长”和“芳”提点了常和淓两字。

另外红楼梦中的“虚花悟”中有“上面结着长生果”,其中的“长”提点“常”字。

根据本人前文多次总结出来的红楼梦一贯的写作方式,部分历史人物是以其人物寿命的数字作为回目数字,朱常淓的寿命是40岁,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回前总批就是关于惜春的批语:[蒙回前总批: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如画春游。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能够位列金陵十二正钗的人物,都是与作者朱慈炤有密切往来或相关的,朱常淓因金印案被满清以组织谋反罪处死,朱慈炤和高时明很有可能参与到此事中,个人以为朱常淓在北京期间与作者等人谋划了造反事宜,并规划了南下成立秘密朝廷的计划,即所谓“画大观园”。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