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易新闻网近日报道,2016年8月,甘肃省康乐县杨改兰一家六口的死亡震惊了社会,惨剧令人惋惜的同时也让不少久居城市的人惊讶于当地农村的赤贫状况,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场悲剧与贫困有关。(网易新闻网) 我本不想再次刮起这场精准扶贫的风,可是当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不否认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有网友评论说现在所谓的精准扶贫就是个刮大风,鬼知道扶了谁的贫;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级贫困县,拥有这样身份的县在甘肃省一共有43个,可以说大半个省都是贫困地区。根据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全国达到贫困标准的县级行政区一共有592个,加上西藏的74个县级行政区共666个,过半都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些数据都足以证明我国脱贫任务艰巨;所以这些只看到片面问题就下结论的行为,我是否认的。 若以世界银行对贫困的认定标准来计算,每天低于1.25美元被认定为极端贫困,每天低于2美元被认定为贫困,2011年中国极端贫困人口为8434万,贫困人口为2.5亿。如此大基数的贫困人口来源于上世纪时中国的普遍贫穷,90年代初期全国85%的人口都处于每日2美元的贫困线之下,到2011年时这一比例已经降为18.6%,近7亿人在二十年间脱离了贫困。再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国家是真真切切在努力,在为百姓考虑;我们在抱怨的同时,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抛开客观因素来考虑过这些问题。 收入水平可以作为标准来衡量贫困,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标准。一些村镇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在认定农民纯收入时将自家口粮和耕地的黄牛也算入其中,村干部完成了包干脱贫的指标,农民家中却没有任何改善。杨改兰家收入超过贫困线标准被取消低保,却难说她不再贫困。(丰乐镇—孙妍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