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三台县百顷镇村民冯勇军在给百顷镇党委政府、三台县环保局送“不作为”锦旗时被刑拘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种评论诉诸网络头版,当地派出所、地方政府一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送锦旗被刑拘的合法性”到“当地政府只接受表扬锦旗不接受批评锦旗”的评论,当地政府及公安机关的行为一时间备受争议。
据了解,早在冯勇军被刑拘的当天,冯勇军被刑拘的跟帖已在某论坛出现,而在事件发生11天后,各大媒体已争相转载和评论时,当地政府才作出了第一次正式的书面回复。网络舆论持续发酵,一度呈现评论一边倒的情形,事件发生后的第十三天,《刑拘和释放送锦旗者都是依法行事》的网评被看作对网络舆论的一种正面回应。但这一回应并没有向公众解释事件的整体过程,网络评论再次升温。而后随着当地政府通过电视台、网络对事件过程的视频公开、事件解释、对冯勇军反映的相关问题启动第三方调查,这一事件的整体过程才全面呈现在大众面前。
据悉,冯勇军曾多次到当地政府和部门反映相关问题,送“不作为”锦旗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从整个事件的应对来看,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积极主动应对不够,面对网络舆论的持续升温应对不暇。但也足见当地政府对于网络争论保持了足够的宽容。然而,由一个小事件,引发出数十家媒体关注,引发对政府行为的合理性质疑,小事件已不再是小事件。在以后的群众来信、上访中,网络舆论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应用好网络舆论力量,及时准确的告知网民事件真相、快速稳妥的面对群众网络信访,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又一道考题。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之心,善待网络信访、网络舆论,正视问题、深入调研,以有力高效的措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行政,确保行政行为合规合法,重视基层治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人民公仆要有网络舆论的思考力、网络舆论正确引导的执行力,各级政府都要主动接受大众的网络舆论监督。
舆论的力量应到受到重视,合法的舆论监督应受到保护。截止笔者发稿时,当地政府已组织相关部门对冯勇军历年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形成了专项调查组前往当地进行调查处置,以期给老百姓送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注重舆论力量,提高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运用法制思维、依法行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作者:唐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