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大涨在一二线城市是一个“大环境”,然而在大涨的同时有某些楼盘乘机随意提价、卖公寓捆绑销售别墅、无证卖房……在大热楼市下,行业乱像丛生,价格监管也形同虚设。
明码标价沦为“坐地涨价”
9月份在北京、上海、福建、山东等地采访10余家新盘售楼处,都没有找到相关房源价格公示,所有报价都是售楼小姐口头报价。同时,还有不少楼盘强制消费者交纳“订金”,但这笔费用并不计入房款中。
实际上,早在201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发布过《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以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各地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细则,剑指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等问题。
然而,这一系列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的监管政策,目前基本上被开发商无视。
走访了多个上海商品房住宅项目发现,随意涨价现象较为普遍。如在位于上海嘉定区的某楼盘,一位购房者表示,6月开盘之前,售楼人员一直坚称单价在每平方米2.3万元左右,但开盘后直接飙到2.9万元。目前,该楼盘9月的销售单价已达到每平方米3.2万元。
价格监管不能“一限了之”
据调查发现,地方“高层”预售定价政策被钻“空子”,是商品房明码标价规定沦为一纸空文的重要原因。
在2011年中央和各地出台价格监管措施剑指房地产销售领域中价格乱象之后,不少地方不仅要求开发商在销售时“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还要求开发商在取得预售或现房销售资格的同时备案最高销售价,在实际销售中房价不得超过此价格。
而在实际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各地的政策很难约束房地产开发商乱涨价的行为。业内谈开发商应对的政策手段:一是申报商品房价格远高于实际定价,为后期推盘频繁跳价留有余地;二是实际价格可以高出“认筹”期间的意向区间,实现“隐性”涨价。
此外,各地价格部门对房地产营销环节监管执法缺位,纵容了开发商的违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并不能对预售价等价格“一限了之”,应尽快出台更加合理、严格的房价定价机制。shzyqiyu88
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