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840|评论: 27

[摆龙门阵] 川剧门外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5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门外谈
       看泪鱼儿发了很多川剧剧本的照片,讲了很多川剧及川剧团的故事,我也来凑凑热闹,说两句。不过,要声明一下,对于川剧,我实实在在是个戏盲。这有点像两个高手正在下棋,一个打酱油的路过,不自量力地瞎吵吵几句一样。
      作为文明古国,咱们的国粹很多,其中,京剧是为翘楚。有人统计,全国的地方剧种,多达300多个。然而,能让今人熟知的,津津乐道的只有六七个剧种,其中就有咱们的川剧。
      京剧成为国剧,很大程度上,仰仗清末那位荒淫无度、无能霸道的西太后。由于她的喜好,使进京献艺的徽班在京城站住了脚跟,渐次波及全国。可能因为我是四川人,有时私下想想:当年如果不是徽班,而是川剧团进京呢?或许川剧又不是今天的模样了。
      不是我有偏好,独钟川剧,川剧相比于其他剧种有其独特魅力。
      川剧历史悠久。有人说:川剧起于明朝(指本土戏剧),盛于康乾(指各种戏剧大融合)。三百多年前,“湖广填四川”,带来了各地的戏曲。这些戏曲,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新的剧种,这就是独秀西南、光彩娇艳的奇葩——川剧。
      川剧唱腔复杂,优美动听。川剧主要是在四川古老的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的长处,发展成现今川剧的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和车灯等等。唱腔之复杂,可以说是全国所有剧种之冠。仅川剧高腔曲牌就有四十大曲,三百小令,南北曲牌上千支。今天在常见的传统剧目中依旧有两百多支曲牌。所以,当个川剧演员很不容易。
      川剧剧本庞杂,剧目繁多。泪鱼儿已经展示了不少。也仅仅是麒麟一角,凤凰一羽。有人做了不完全统计,还能查到剧本的川剧剧目有4000多种,加上只有剧目名称的,共6000多钟。剧目之多,也是全国所有地方戏剧之冠。简直难以想象,旧社会,川剧艺人好多都是文盲,剧本大多是口口相传,怎么积累了这么多剧目。光这些“浩如烟海”的剧本,就是厚重的财富,就是非常值得后人研究发掘的文化遗产。
      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说:“川剧在中国各地方剧种中文学性最强,甚至超过京剧,这得益于从清代到现代,写川剧剧本的文学名家不断。川剧剧本高超的文学性,征服了老舍、巴金等大家,并得到业界公认。”
      川剧剧本语言十分优美,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唱段,就是一首(一阙)诗词。如川剧《柳荫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挥别时的唱词:“聚散天涯似转蓬,伯劳飞燕各西东。人生只有离情重,今夜相思两处同。”就是一首七绝。再看看川剧《情探》的唱词:
     “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间和露立窗台,到晓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似郎君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有道是“观看川剧三千,不成作家也成诗仙”。著名剧作家,素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沦,自幼失学,9岁学戏,就是在川 剧团学戏演戏中,渐渐炼就生花妙笔的。
       川剧锣鼓可以说在全国众多戏曲剧种中一枝独秀。国内几大主要剧种的演出,我都看过。只闻锣鼓,不听唱腔、念白而能辨别出是哪一个剧种的,恐怕只有川剧锣鼓。
       川剧锣鼓有20多钟打击乐器,主要的常用的有5-6种。还常常配有唢呐、胡琴、琵琶、扬琴等。现在有的大型乐队还配了大提琴。
       演出之前,川剧锣鼓已经就敲响,营造出剧场气氛。演出中,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控制演出节奏,强化演出效果,就像红线穿珠,融洽协调。折子戏换场,或大本戏演员上场退场,都用锣鼓过渡,一则不至于冷场,二则不同的锣鼓曲牌,预示不同的人物出场,给观众以期待。熟悉川剧的人,闭上眼睛,只要听见小锣和小鼓“台乃乃,次乃乃,台乃乃,次乃乃”反复演奏阴柔和缓的声音,一定是小姐出场了;听见大钹大锣“打打啷桩、打打啷桩”节奏紧迫,雄壮而强烈的声音,一定是武将们正在挥舞关刀长矛砍杀。川剧锣鼓曲牌有300多钟,可以脱开唱腔进行专门演奏。过去婚丧嫁娶,或庆祝活动,都要请川剧锣鼓去演出捧场。这也是其他剧种的锣鼓配器做不到的。
      做川剧演员难,不仅难在唱腔上,还要求演员要掌握很多表演程式和表演功夫。如“翎子功”、“水袖功”、“椅子功”、“托举功”、“扇子功”、“褶子功”和“藏刀功”等等。川剧还有其它剧种没有的绝活,如“变脸”(现在扩散了,连杂技演员、洋人都学到手了)、“吐火”等绝招。川剧演员还要学会“谐剧”、“哑剧”。川剧折子戏《活捉三郎》中,很大一段没有台词,只有动作的表演。扮演阎惜娇的女演员,与扮演张文远的男演员,只有一段白绸相连,随着女演员手中的白绸上下左右挥动,男演员做出翻滚,起跳等等高难动作,两人你来我往,配合默契,天衣无缝。把原本阴风惨惨的剧情,演绎得鲜活闪亮,不是舞蹈,胜似舞蹈。
      大家知道的《俏花旦》和《百花争妍》舞蹈,就是借用移植了川剧中的“翎子功”和“水袖功”。两个舞蹈漂亮、新颖、别致、惊艳,前后在分别在全国舞蹈大赛中夺得金奖。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
       川剧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特点,就是帮腔。这也是在所有地方剧种中绝无仅有的。川剧帮腔可以起到烘托演出气氛、介绍故事环境、揭示角色内心活动、评价剧中人物等等作用。
       川剧第一批就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她厚重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她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毋庸讳言,川剧作为古老的剧种,也有糟粕。其繁复的唱腔,过分唯美的表演程式,一定程度上成了自身发展和传播的框架和约束,拉开了与年轻人的距离。在境外入侵的文化快餐和现代生活节奏下年轻人的审美观面前,日渐萎缩消退。在年轻人和老外的眼中,川剧被定格成“变脸”,“吐火”。现在,虽然打起了“振兴川剧”的旗帜,虽然以魏明沦为代表的川剧创新作品和以晓艇和沈鉄梅为代表的好些演员一次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得大奖,也未能把年轻人吸引到剧场里去。京剧是国粹,咱们的川剧“省粹”总算得上吧?我相信,凡是知道一点点川剧的人,都不希望看这么美好的剧种衰败下去。川剧需要改革,川剧必须浴火重生。至于如何改革,不是我这个门外汉说的上来的事,也不是本文要写的内容。
.
(以下剧照均来自网络
用川剧元素编导演出的获奖舞蹈《俏花旦》
俏花旦.jpg
.
川剧《活捉三郎》剧照
女演员轻轻一提的瞬间,男演员起跳,
貌似阎惜娇将张文远(三郎)抓起。
111.jpg
.
川剧《活捉三郎》剧照
男女演员配合得天衣无缝
活捉三郎.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0-5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0-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还是好
发表于 2016-10-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像听了一场川剧讲座,受益非浅。为老兄的博学而喝彩!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残荷雨老师,您自嘲为“打酱油”者,我完全不赞同。这篇短文对川剧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我等真正打酱油者受益匪浅。所以,这酱油如果是您打了,那我们就啥都打不了了。哈哈。。。。。。

“当年如果不是徽班,而是川剧团进京呢?或许川剧又不是今天的模样了。”------这个假设成立,真是如此,国剧就是川剧了。:lol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好,还是好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图片漂亮!

发表于 2016-10-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门外谈感觉在门内,很专业,而且极其热忱;我不太懂川戏,但为其处境担忧,因此,麻坛发川剧信息总要帮倒吼几句;川剧处于颓势原因很多,复壮却不易,似应专题研究,或可有所补益,老朽愿意打抽合锣鼓。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观赏。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请多提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10-5 10:15
川剧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像听了一场川剧讲座,受益非浅。为老兄的博学而喝彩!

老兄又拿我开涮了。儿时听过不少川剧,所以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川剧。也仅仅是喜欢而已。相比于行家,确实是个门外汉。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6-10-5 16:57
残荷雨老师,您自嘲为“打酱油”者,我完全不赞同。这篇短文对川剧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我等真正打酱油者受益 ...

我今生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但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方。儿时听过一些川剧,相比之下,听京剧和评戏最多(甚至还多次听过河北梆子、河南豫剧、河南坠子、山东吕剧、秦腔等等),总觉得不如听川剧痛快。只要稍稍留意,就发现,川剧真是国之玫宝。不比什么现代建筑工程之类的东西,毁了还可以建设,这么好的祖先遗产,一旦失传,老一辈艺术家过世,将再难传承了。什么后悔药,都派不上用场。所以,我十分关注川剧的命运。但又无可奈何,能力有限,也仅仅是关注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川剧好。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为家x 发表于 2016-10-5 18:26
学习了,图片漂亮!

四海客气了。闲来无事,信笔为之,请多提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颠东 发表于 2016-10-5 21:31
这篇门外谈感觉在门内,很专业,而且极其热忱;我不太懂川戏,但为其处境担忧,因此,麻坛发川剧信息总要帮 ...

我关注川剧很久了(仅仅关注而已,还是在门外)。眼看川剧被外来文化和各种简单低级的文化快餐(如动漫)挤到文化生活的边缘,很是痛心,又无可奈何。川剧改革是一项很大的文化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专家领导、政府部门认真研讨的。我等只能做局外谈。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6 08: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残荷雨老师把川剧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的很透彻,不是门外谈,是专家谈!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门外谈感觉很门内,很专业,而且极其热忱,拜读学习了.

2019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0-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学习了,长知识了。非常同意fw5086老师的观点,如果残雨荷是“打酱油”的,我们就什么也不打了......哈哈  哈

发表于 2016-10-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6-10-6 08:53
残荷雨老师把川剧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的很透彻,不是门外谈,是专家谈!

距离“专家”差远了,只能是知道一点点,小时候还能哼几句,现在全忘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