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忘我工作 做群众致富的带路人
——记平昌县福申乡白乐村“第一书记”刘先银
妻子重病他没陪伴,而村民病急他坚守到脱离危险;自己得病没空治疗,而业主咨询政策他不厌其烦解答;自己省吃俭用,而面临贫困大学生辍学他慷慨解囊……平昌县人民法院干部下派、福申乡白乐村“第一书记”刘先银心系百姓、倾心扶贫,谱写出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打基础 百姓告别出行难
2014年9月,刘先银被组织选派到福申乡白乐村任副书记,2015年6月,组织任命为白乐村扶贫攻坚“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刘先银走访百姓,与村两委班子沟通交流,了解全村基本情况,调研到白乐村贫穷的原因:同许多贫困村一样,交通不便是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白乐村共有8个社,居民366户,1036人,当时全村毛坯路5公里多一点,仅摩托车能够通行,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更不用谈产业发展了。“要脱贫致富,先修公路”,对症下药,刘先银把脱贫攻坚的第一步也放在了交通建设上,他带领村委一班人走遍全村,实地踏勘,规划路网。寻求项目支持,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他无数次往返于扶贫局、交通局协调建设手续和资金,组织施工队伍加快建设,仅一年时间里,就新挖基础路8.2公里,硬化道路8.6公里,形成了环村连社的公路,全村老百姓从此告别了出行难。
2015年冬天,正是白乐村公路建设的高峰期、关键期、攻坚期,不料遭遇多年不遇的极寒天气。为了不让极寒天气影响村道路建设进度,刘先银每天都冒着严寒奔走在筑路工地上,解 “疙瘩”、协调各方工作。一天清晨起来,刘先银感到面部极为不适,一边的面部肌肉不听使唤,说话都十分吃力困难。在同事们的极力劝导下,他才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经检查,刘先银面部极度不适系极度寒冷诱发的面瘫病,要求其住院治疗。可才住院三天,因考虑到村上脱贫攻坚任务重,工作多,其他干部忙不过来,他输完液就买条围巾把脸蒙住,跑扶贫移民局、财政局,完善各种手续材料,返回村上巡视工程点,忙这忙那,忙个不停。后因耽误治疗,病情久久未见好转,不得已转入成都中医院治疗后才有所缓解。
育产业 脱贫增收有后劲
要脱贫,产业发展是支撑。在筑路打基础的同时,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刘先银创新形式,积极培育增收脱贫产业。
得知白乐村5社长期在外发展的陈大斌有回乡发展的意愿,刘先银主动电话联系到陈大斌,不厌其烦向他介绍家乡的变化,宣讲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邀请他回家乡考察项目。陈大斌回乡考察投资环境,刘先银与他彻夜长谈,介绍了白乐村当前发展趋势和相关扶贫政策、回乡创业优惠条件,坚定了陈大斌回乡发展的决心。陈大斌发动兄弟姐妹参与合作,回白乐村成立了姐妹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附近贫困百姓参与,带动了一方父老乡亲致富。
5社大学毕业生杨超要回乡创业创办平昌县固原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以肉兔养殖为主,其它家禽及哺乳动物养殖为辅的养殖产业项目。陈大斌陪着兔舍选址,对兔舍建设、水源等问题适时给予合理指导建议。得知杨超发展资金不足,陈大斌积极协调,提供贫困户贷款、评级授信贷款、村上产业发展周转金、大学生创业贷款及补贴等多种渠道融资,为杨超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杨超年出栏量大概2万只左右肉兔养殖基地已基本建成,带动了周围一大批群众发展肉兔养殖。
在刘先银的帮助下,1社村民李红创办起平昌县长胜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鸡,今年已出售了好几批土鸡,效益显著。全年可出栏土鸡2万只左右,成为了白乐村一大脱贫产业项目,也带动了一大批百姓养殖起土鸡。
为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脱贫产业,在大业主的带动下,刘先银在村里积极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五小”庭院经济,目前全村贫困户养殖起土鸡20900只,鸭1690只,猪164头,牛29头,羊129只,建设家禽圈舍26套,发展菜园41亩,为贫困户增收开辟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为有效解决村里劳动力外流、土地荒废,贫困户无力发展产业、收入单一等问题,成立村级农业合作社。刘先银开创性的成立了—鸿祥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亩土地算一股、1000元算一股,股权量化到贫困群众,股权分红及到合作社务工,帮助贫困百姓增收,尽早脱贫致富。
解困窘 心系百姓情义深
2016年8月一天深夜,刘先银正挑灯整理村民脱贫软件资料,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门。他忙打开房门,一位村民急促地告诉他,村民谢良伍的妻子因患病吃错了药,情况危急。刘先银二话没说,立即赶到谢良伍家中询问情况,找人帮忙及时送到医院抢救,直到病人脱离危险才离开。
村民们有困难找刘先银,妻子有困难刘先银却难以帮上忙。6年前,刘先银的妻子患上了宫颈癌,全切除手术后产生病发症,同时患有皮肌炎、肺间质纤维化、脂肪肝、左肾尿盐结晶、高血压,月月都要到华西接受治疗,很需要刘先银的照料与关心。刘先银脱贫攻坚在村上,却很难照料得到,多少次妻子到成都治疗,他都难以陪同在身旁。刘先银知道对不起妻子,多少次妻子病痛时,他只能在电话里问候,求得妻子的理解。刘先银知道,他当了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村里有多少脱贫攻坚的工作需要他去做,全村多少留守老人的安危冷暖需要他去关怀。
妻子长期生病,家里的经济并不是好宽裕,刘先银平时也很省吃俭用。但在得知白乐村正读书的李娟姐弟二人,父母双亡后面临辍学,他立即赶往李娟家中,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并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止,刘先银每月按时为姐弟两寄去生活费500元,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直到今年7月,姐弟俩毕业找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