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不顶不行啊
感谢楼主把我们带回孩提时代......
一起回想、倘佯......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有名有字有号,是中国人的规矩啊。“新文化运动”为了当时的革命作想,把坏的的传统同时附带一些好传统的一起扫了,
但精华终归是精化,好的会慢慢恢复地,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传统正在复兴。
“因为塘水又深又清,麻皮不沾泥带浊,故而最亮最白。三湾堰塘浸泡的麻皮,当然能买个好价钱。”
是能卖个好价钱吧?
纯朴的农家生活在闲人的笔下显得如此生动!
“路上赶集的人群也匆匆忙忙,熟识的相逢憨憨一笑,简单地问候两句,“年货备齐了吗?你家二娃从广东回来莫有?”
问的是厚道。
“电杆头喇叭也响了,播放出悠悠的乡村曲,”
这种声音好久没听到了,感觉很亲切。
是啊,在农村生活过的,就有这种感觉,就喜欢傍晚的广播,放广播时都得先放一下音乐。落日余晖,乡村曲放起,确实很诱人想象。
这是当时我们听得到流行歌曲的不多的途径之一。
不知现在的农村还有广播没有?可能用不着了吧。
“家乡曾是蛮荒的山野,家乡曾经野兽成群,鸟雀乱飞。据说在很久以前,我家先祖为避战乱,携家远行另觅栖地。当一行疲惫不堪至如今家乡的山谷时,会些风水地理的先祖被这里的地势所震撼:左青龙,右白虎,两山巍巍绵亘,山谷纵深迤逦四五里,却只有几百米宽的狭小谷口,出可攻,退可守。而山谷里这些梯田与平地,稍加打整不就是几百亩良田吗?可确保我陈家子孙在此繁衍百代也衣食无忧。”
真实的传说?
当然啦,假的真不了。
在陈姓入住(可能是南床或元未明初)以前,本地是蒲氏居住。小时听大人抄坟时,有拿出“开元通宝”,说明唐朝此在就有人居住了,而且还很富裕,可能是战争,或瘟疫或其它综合原因, 由本支陈氏湖广填川入籍占户,进驻此地。以后才叫陈家湾的。
朴实的文字,优雅的构思,传导出一道道古色古香、悠远而闲适的历史遗存。从文章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作者个性的娴雅、散淡、浪漫而又古典!
是的,三湾堰塘的水深,水绿,深绿得让人胆膻心惊,一般人不敢往中间游。
致谢梧桐树文友:
有相同的经历,才会有心灵的共鸣!人生道上,或许我们都拖着相同的背影!
感谢“梧桐树”坛友用心灵在读闲人的作品,闲人会陆续将各个时期不同的作品(适合家乡版的)传上来,在你们斯许的目光中,增添更多的光彩。
hdh0425坛友:
这么高的评价,让闲人受宠如惊!但却很受用,感谢hdh0425认真的读了闲人的散文,并读懂了里面的味道。
引一句宋词致谢,让我俩:“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感谢路过。其实有时闲人感觉:我俩挺类似,你是低调的嚣张,闲人是嚣张得低调。
以前只知嚣张不知低调,出身社会以后,就慢慢开始学会低调。
但有时嚣张的个性还在,故只能是低调又嚣张,嚣张了又低调,在曲折中前进,哪一天我们都老了,可能就只知低调,不识嚣张了!
呵呵!其实我不是路过,而是有着对强帖要经过多次欣赏解读后才发表意见的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