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高涨到快不可收拾之时,政策调控的干预出现了。其中限购、限贷成为了主要“依托”。当然也有关于土地严控的政策,把有限的城市土地利用最大化,淡化房价大起大落的冲动。
土地的合理利用
数月以来,大家吐槽的不仅是一线城市房价疯涨,还有在疯涨同时前赴后继的“接盘侠”;之所以再度上演恐慌式购房,一方面是因为信贷政策的相对宽松,不少人选择加杠杆赶场入市;另一方面也有高端改善型的购房者,他们对大户型,甚至联排别墅的追捧,同样加剧了市场热度与非理性的成交。反过来,一些特大城市寸土寸金的市区地段居然还存在别墅项目,自然让附近的地皮更金贵、房子更是“居不易”。shzyqiyu88
房价不能涨到天上去,那就要把房子扎扎实实盖在有限的土地上,坚持高容积率、经济适用的住宅建设。尽管这样做,会让有些有钱人、投资客不满意。但是“挤出来”的土地资源,必将拓展都市普通人的生存空间,提升收入分配的公平度。目光向下的价值取向,在“全国要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高档住房的土地供应,从而进一步调控住房供应结构”的细致设计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别墅用地严控系第一步
国土资源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全国各地将停止审批别墅类供地和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对联排别墅、低密度花园等类别墅项目的审批也将进一步控制。对此,有人质疑:这算不算过度的行政干预措施?严控别墅,会不会导致资源更稀缺、豪宅更抢手?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视政策背后的价值取向,真正搞清楚土地是用来干什么的、房子是给谁住的。
可以说,对别墅项目、高尔夫球场的土地严控,是从我国资源稀缺、发展阶段实际出发的选择。地少、人多、房子贵,那就必须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土地盖较多的房子,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有房住、有好房子换。
因此,这次对别墅用地的再次重申,既是一以贯之的节约利用土地要求,也是针对最近一段时间房价上涨过快的回应,某种意义上更是终结“富人游戏”的第一步。正在发展中阶段艰难爬坡的我们,显然应当选择理性、务实的土地与住房政策。这个意义上,必要的行政干预与严格的调控政策,是对市场盲目逐利的弥补,是对“住房资本化”的及时矫正。
来源于: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