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响滩子的川剧又兴起来了?我记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川剧在响滩子是很流行的,很多人随口就能唱几句。在响滩上的大黄角树下有个茶馆,老人们喝茶,高兴了,往往会唱几句,挺像样的。响滩子的川剧在平昌乡镇之间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兰草渡了。除了逢年过节自演自乐供大看外,有时还到乡场上去演;还向县川剧团输送演员。我记得,响滩小学和响滩中学的好多老师,都能唱川剧。如他们演的“昭君出塞”,魏传国老师演昭君,初60级的一位小女生(姓唐,忘了她的名字了)演一个丫环,康老师演军士,很像样子,至今未忘!川剧是四川人的剧,有很多优秀剧目,如“玉贊记”、“鸳鸯谱”、“御河桥”等等。陈书舫、周企何演的“秋江”把四川人的诙谐、机智、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一绝,京剧、越剧的“玉簪记”都移植于川剧。响滩子的川剧不知衰于何时?在这国泰民安的年代到来时,但愿它也兴盛起来!
向朋友们说一句,岁数大了,儿时记忆难忘。看的论坛中一些东西,聊几句;别无他意。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