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省一级开展谈话提醒工作的实施方案》,对谈话提醒的主体和范围、启动条件、实施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对监督考核提出具体要求。今年1-8月,全省纪检机关谈话函询8344人(次),同比增长778.3%,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10月11日《四川日报》)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也是人,同样会犯错。以往的反腐败实践表明,凡是出现问题的绝大多数是由量到质的变化,逐渐走向腐化变质的过程。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两个责任”,细心观察党员干部,发现苗头性问题,要运用谈话提醒这一“防腐剂”,避免党员干部滑向犯罪深渊。 笔者从事多年纪检业务工作,在谈话提醒中,无论是谈话者,还是被谈话者,都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克服怕得罪人思想。现实中往往觉得难为情,放不下面子,谈话遮遮掩掩,不触及核心问题,没有达到提醒的效果。二是关于摆正心态。被谈话者切莫认为是“小题大作”,在单位没面子,不能心存怨气,要充分理解被约谈是组织的关心爱护,否则,终久会走向贪腐不归路。 用好谈话提醒这一“防腐剂”,要认真履职。作为谈话提醒主题责任的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履职尽职,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本着关爱、教育干部的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挖出病根,“治病救人”。作为被谈话提醒对象,要认真对待,正确理解组织的苦口良药,珍惜改正的机会。 用好谈话提醒这一“防腐剂”,要突出重点。作为谈话提醒主题责任的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要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实际,将重点放在领导干部、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重点党员干部身上,要及时发现苗头、发现问题,及时谈话提醒,要加大批评教育力度,打消其侥幸心理。对顶风违纪、不思悔改,我行我素的,要坚决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只有通过常敲警钟,抓早抓小,“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才能防患于未然,持之以恒从严治党,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