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77|评论: 0

[龙门阵] 谈话提醒:咬耳扯袖彰显组织严管厚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省一级开展谈话提醒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由省委常委班子和省级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谈话提醒工作。《方案》对谈话提醒的主体范围、主要内容、启动条件、实施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监督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我的反思往往不够,而谈话提醒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及时、深刻的反思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是否犯了小错误,如果有小错误,怎样及时改正,防止小错误变成大错误。谈话提醒是党员干部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领导干部一开始是廉洁自律,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但是随着官位上升,权力变大,逐渐被腐蚀,忘记了党的教育,忘记了党员干部的职责,所以谈话提醒既是一种学习勉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警示教育的手段,党员干部及时反思才能及时改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如果在小事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解除思想武装,那么长而久之,肯定会出大问题。组织进行谈话提醒,谈的虽然都是小事,但是防的都是大错。谈话提醒的目的就是让被谈话人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苗头,及早纠正,不酿成大祸。一方面给党员干部拧紧了纪律的阀门,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谈话提醒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做法,当下虽然令人难堪,但是比起触犯党纪国法,悔之晚矣而言,谈话提醒毫无疑问的彰显了组织厚爱。谈话提醒有助于提醒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当然,谈话提醒最关键的是要取得实效,在谈话过程中,班子成员深入剖析谈话对象的实际问题,切实给出改正意见,谈话之后还要关注约谈对象有没有将谈话提醒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改正不明显的,应责令其加大改正力度;对于没有改正的要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爱只恨责之切”,谈话提醒的对象应该不辜负组织的这种厚爱,扎扎实实反思和改正自身错误,努力成为为民办实事的党员干部。谈话提醒既是组织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管的有力举措,更是组织“关爱”干部、“厚爱”党员干部的有效途径,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纪政纪意识和勤政廉政意识,使党员干部进一步从严要求自己,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改起,在作风建设上树好标杆,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
要让谈话提醒取得实实在在疗效,只红红脸出出汗还不够。重要的是,不仅要把丑话说在前,而且还需多杀几个“回马枪”。通过明查暗访,看看被约谈对象有没有将谈话提醒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改正不明显的,应加大批评教育力度,打消其侥幸心理;对改正没行动的,当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倒逼其收敛收手。
值得一提的是,谈话提醒作为党员干部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绝不能被滥用,必须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首先要以具体细致的规章制度确保廉政谈话的刚性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廉政谈话责任制、廉政谈话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等,才能进一步严格规范廉政谈话行为,强化廉政谈话责任落实,使纪检部门、纪检书记、谈话对象肩负起自身职责,才能保障谈话深入、透彻。否则,以谈话提醒代替监督执纪其它形态,该组织处理的不处理,该党纪处分的不处分,等把“小苍蝇”养成“大老虎”再去算账,那时所付出的代价可就太大了。
谈话提醒彰显组织关爱,咬耳扯袖体现严管厚爱。收人一条烟也好,吃人一顿饭也罢,毛病再小它也是病。如果对其不及时把脉问诊,一旦渐演成习或病发病变,小毛病恶化成大问题恐怕只是早晚的事,好同志沦落为阶下囚也许就是一步之遥。毫无疑问,在病症刚出现时对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的确是一种厚爱。只有坚持抓早抓小不放松,治病于未发之前,才能避免更多党员干部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