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骗了我们很久的半截故事
我们只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开头,没有看到结尾……
----------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车间、一片片厂房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客户的订单快把福特公司销售处的办公室塞满了。
突然,福特公司一台电机出了毛病,几乎整个车间都不能运转了,相关的生产工作也被迫停了下来。公司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更谈不上维修。
福特公司的领导火冒三丈,别说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钟,对福特来讲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有人提议去请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帮助,大家一听有理,急忙派专人把斯坦门茨请来。
斯坦门茨要了一张席子铺在电机旁,聚精会神地听了3天,然后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时,最后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下了“这里的线圈多绕了16圈”。人们照办了,令人惊异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产立刻恢复了!
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1万美元?就只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
当时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号就是“月薪5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待遇,以至于全美国许许多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为了这5美元月薪从各地纷纷涌来。
1条线,1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100多年的收入总和!
斯坦门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转身开了个账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福特公司经理看了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很多人把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得出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口号--知识就是财富。
实际上,这个故事还有下文:
斯坦门茨原本是德国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德国国内经济不景气而失业后来到美国。由于举目无亲,根本无法立足,只得四处流浪,直到幸运地得到一家小工厂老扳的青睐,雇用他担任制选机器马达的技术人员为止。
斯坦门茨十分感谢老板,他刻苦钻研,很快便掌握了马达制造的核心技术,并且帮小工厂接到了很多订单。
当福特公司总裁福特先生得知后,对斯坦门茨十分欣赏,先是很痛快地给了1万美元的酬金,然后又亲自邀请斯坦门茨加盟福特公司。但斯坦门茨却向福特先生说他不能离开那家小工厂,因为那家小工厂的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现在一旦他离开了,那家小工厂就要倒闭。
福特先生先是觉得遗憾,继而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人们都以能进福特公司为荣,而这个人却因为对人负责而舍弃这样的机会……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了收购思斯坦门茨所在的那家小工厂的决定。
董事会的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家小工厂何以会进入福特的视野呢?福特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因为那里有斯坦门茨那样懂得感恩和有责任感的人!
今天,很多人的普遍认知可能都是“知识就是财富”,至于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一切退而居其次了。
因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知识分子们,大都把眼光盯到一个词--“财富”上了,都在想着怎么贩卖他们的“知识”,怎么把他们的知识变成财富。专家教授们忙着走穴,忙着炒作,然后好出书、出国、出名……
于是我们感叹世风日下,感叹道德败坏,感叹人心不古。我们还是没醒悟过来,我们在宣扬“知识就是财富”之外,遗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东西,没有人去反思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
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开头,没有看到结尾……
★本期互动★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啥想说的?
http://mala.cn/t/14063972
----------
↑这是一条感恩的分割线。
★树洞★
>>上期精彩吐槽:
1、棉被生吃活人的季节即将来临,请多设闹钟,严防悲剧上演!←辣编九思:立冬了,窝里多添点草。
2、好冷啊!好想找个女朋友……然后把她卖了,换点钱买个羽绒服!←辣编九思:活该单身啊←_←
如果你有满肚子的话想说,那就来《树洞》一吐为快吧!戳链接跟帖回复,开始吐槽:
http://m.mala.cn/idts9269
树洞,顾名思义,是大树由于虫蛀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成年累月形成的空洞。
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某种内心里无法分享的纠结。但是秘密与纠结,又让人有强烈的倾诉欲。把它藏在胸中犹如烈焰燃烧,让人片刻不得安宁。来树洞吧,向树洞倾诉你的苦恼,宣泄你的情感,告诉它你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吐槽,绝对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
无论你是离乡的游子,还是故土的归人,无论你是细腻的文青,还是奔放的大汉,都能在这里发现一个光怪陆离、与众不同的世界。
----------
>>本报订阅方式: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XLJT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发刊。
>>如果你对我们的报纸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跟帖:
http://m.mala.cn/pbqi8220 告诉我们,如被采纳,我们将送您100元话费。
责编:小楼 编辑:九思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