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373|评论: 54

[热点话题] 艾芜故里在哪里?彭州?错!在新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我都笃笃的以为艾芜是新都滴才子。结果,某天看到彭州某官微发的消息,说艾芜是彭州滴。心里那个疑惑与不解,难道我错了?
170513a0863wclo8563xo3.jpg

一直以来,名人的出生地是各地争得最厉害的一个点。就是北川和汶川对大禹故里的争论一样。
那艾芜到底是哪里的人?
我来给大家摆一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dce5e04_副本.jpg
先来一张主角的照片。

1904年出生于今天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的艾芜,原名汤道耕,从上世纪30年代登上文坛伊始,一生笔耕不辍,成为现当代中国文学标杆式作家之一。

13岁离开故里新都,步行到成都求学,却没有停下脚步。91年前,“喝‘五四’的奶长大的”21岁艾芜,还差一年师范毕业,为了逃婚、闯南洋,从成都望江楼下出发,沿着成都的锦江一路南行,去寻找他的文学世界,开始了长达六年、前途漫长而终点渺茫的漂泊。

艾芜走遍了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诸国,笔耕不辍,成就了闻名天下的《南行记》等著述。

直至今天,一代代读者不断从《南行记》中获得多样化的领悟与审美感受,它的阅读价值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2522dwug9x9dh40h40o8.jpg

▲艾芜(左)

艾芜文学创作起始,其实与其“童年”有着莫大的关系。走进艾芜故居,探寻艾芜文学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172741f25f2b1g2wkqqfdm.jpg

艾芜的故居就在清流镇翠云村,在原来老屋位置上重建,现已对外开放,由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名。草亭、水碾、泉眼……传统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较为准确地还原原貌,得到艾芜后代的认可。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172940dkh21cpc8cy6rhck.jpg

今天的艾芜故居陈列馆里,围绕艾芜一生展示了“童年故事”、“南行记”、“锻炼”和“百炼成钢”几个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73029vuua7ya7w5c2fug2.jpg

其中从“童年故事”可以看到,艾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跟他小时候在家族受到的启蒙教育有很大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173107duhqhw62oou2up2r.jpg


“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

当年,艾芜祖父设馆教书,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因为家庭贫苦,艾芜小学未毕业就当过马店伙计,吃尽苦头。1921年他考入免费的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因受《新青年》和创造社一些刊物的影响,对蔡元培《劳工神圣》的思想奉为圭臬。

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艾芜家风的基本内容。艾芜《南行记》小说中曾回忆,早年,他的曾祖父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曾祖父还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艾芜的父亲还借用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训示教育艾芜:“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并作为家风家规,教育族人传示下去。

这也影响了艾芜形成一生都为人质朴,生活简朴的性格。比如新中国成立后艾芜经常出差,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他对吃住从不提过分要求。他说:“我是四川新繁人,那里出产泡菜,每顿饭别人都安排了泡菜,我就比吃九斗碗大鱼大肉还高兴。”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73229y16ybobb1n7jvb6b.jpg


“积善教育”:受林则徐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好的家风就是无声教诲,惠泽于家庭成员。有了好的家风,孩子才有出息、才能成才;积德行善,家业才会绵延长久,兴旺发达。

艾芜家庭贫苦,他小学未毕业。但后来,1921年他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开始尝试写小说。纵观艾芜1949年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社会下层的生活。这样的创作思想,和他早年生活尤其是熟读林则徐并受林的家风有密切关系。

除了受林则徐家训的影响,艾芜的进步也与他的童年生活有密切关系。艾芜七岁起读私塾,他与著名志士何秉彝是小学同学,其间恰逢辛亥革命,那时叫“双十革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337e33e9x5xdjldx717.jpg


取名“道耕”:尊重耕读

    艾芜原名“汤道耕”,从这个名字,也多少可以看到他自小受家风家规的影响。

    艾芜在《我的幼年时代》中说;“我的排行名字,就是使用头一个‘道字’,再加一个我历代祖先从事耕种的‘耕’宇,便成为我的本名。同时也可以由我的本名,说明这家姓汤的人家,对于土地上的工作,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为了土地,不顾险阻艰难,竟自漂泊了好几千里。而寻得了的土地,也果真不辜负希望,年年献出了谷物、牛羊、甘泉和果实。这当然更能增加工作者的热爱和喜悦,所以便在子孙的名字上头,寄托了他们工作的特点和对子孙将来的愿望。”

正是祖祖辈辈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的不舍,对家庭部族的呵护,才深深影响了艾芜一生的作品,他的作品中也无不饱含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土地、对耕读的颂扬以及对真理(“道”)的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173628fg4q5g3cw5rol0xf.jpg
艾芜(左)


在中国作家中,很少人有艾芜那样独特、坎坷的人生之旅,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魅力也是独一无二的。

是 年轻时,鲁迅说他是“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

的 年老时,巴金称他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改 王蒙则在纪念艾芜百年诞辰的文章里写道:“艾芜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都区饮马河畔有一座艾芜墓,墓上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 ,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也可以看出艾芜一生追求真善美和他对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启示。

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南行”还是“北往”,都已经没有了艾芜当年的困苦艰难,但人生,却不免如“南行”之路一样充满荆棘和磨难,激发我们永远保持生活的勇气,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12 04:36
艾芜是新都人吗?完全没听说过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12 04:37
新都为啥从没宣传过呢?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关心新都。
作为一个新都人,应该为自己的家乡出力。
希望大家都知道,艾芜是我们新都的。
我们新都不仅出了艾芜这样的才子,之前的杨升庵也是非常厉害的。
新都人才倍出,欢迎大家来新都作客。

发表于 2016-11-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都区饮马河畔有一座艾芜墓,墓上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 ,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也可以看出艾芜一生追求真善美和他对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启示。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南行”还是“北往”,都已经没有了艾芜当年的困苦艰难,但人生,却不免如“南行”之路一样充满荆棘和磨难,激发我们永远保持生活的勇气,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1-15 10:40
新都

发表于 2016-11-1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是个好地方。
可是做为人才倍出的城市,是不是现在太差了点?
以前出了那么多名人,现在咋没听说过谁谁了呢?

发表于 2016-11-1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1-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艺的内容

发表于 2016-11-1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去新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