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中国急剧飙升的房价一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从最初的各地地王频现,一线城市的限购限贷,离婚购房,“9.30新政”的集中调控,到新政后房地产市场的冷淡,都离不开人们对房子的“热情”。尽管这样,人们购房的欲望还是很强烈,为了有购房资格,假离婚购房的夫妻比比皆是。
那么,中国房价不高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得起?或者说,中国人是不是特别有钱,还是某种意义上说房价并不高?
国人的收入和房子的价格近乎畸形地不成比例众所周知,中国的房价高不高?怎么会不高?就算是按绝对价格,国内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都不亚于东京、纽约、伦敦等著名的高房价城市,这几个城市放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很贵的房子,与人均收入一比更是贵到飞起。前面几个城市市民人均收入七八万美元,但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但一线城市的房价一开始的设定就不是人人都可以买得起的。
中国的房价高是基本事实,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得起?
首先,大多数人都认为,买房才有安全感。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会像中国人这样,对房子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居者有其屋”成为人奋斗一生的目标。在房价小助手看来,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恰好又碰上了国内经济和观念的转型期,人们拿在手中的钱增多,对钱又有单一的崇拜。再加上,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而“家”和“房子”的观念也十分深入,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房子的疯狂追求。
其次,房地产所投入所得到的反馈是最快的,更能体现短线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买房更能抵御通货膨胀。不差钱上市公司靠卖掉两套北京的学区房就能保壳,小助手猜测,手中有房产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一个公司辛辛苦苦运营半年,都比不上卖掉一套房产来的利润高。
再而,就是“买得起”的问题了。国人对房子的重视程度过高,以至于买不起房所造成的影响过大,于是人们勒紧裤腰带买房。对于一个国内一线城市背景很一般收入很一般的家庭来说,所谓的“买的起房”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倾尽全家之力,靠双方父母几十年的积蓄付个首付,再加上未来小两口二三十年的房贷加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这在发达国家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房子作为一种奢侈品本就不是为所有人准备,中国的房子,买不买得起其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中国人买得起的最重要一个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数家庭都有点积蓄,但中国的投资渠道严重缺乏,金融产品不靠谱,创业需要的要素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中国家庭剩下的唯一的投资渠道也就置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