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让平昌脱贫的路子“宽”了
近年来,平昌县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构建“建、管、养、运”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在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了交通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路径。
2012年以来,该县累计实施国省干道及农村公路项目92个,总投资90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新改建公路2308公里、桥梁52座,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830公里,实现建设投入、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建设速度“四个超历史”。截至2015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4122公里,公路密度185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干支配套、网络相连、城乡一体的路网布局。
规划引领推进公路建设标准化
该县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连片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围绕四级城镇体系和“六大片区”产业布局,努力构建“全域覆盖、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便捷利民”的农村公路网络。
全域优化路网布局。牢固树立全域交通理念,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连片扶贫开发、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五纵、五横、六环”大交通框架,着力推进道路建设“进园区、进新村、进景区”,加快实现农村路网布局由“树状”向“网状”转变。2012年以来,该县相继完成300公里破损县道改建,建成乡村旅游公路180公里,新建驷马、元山、青凤、西兴等连片扶贫产业公路200公里,打通青凤三十二梁、磴子皇家山片区80公里民生通道,建设乡道联网公路590公里,极大改善了边远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全域打造森林走廊。牢固树立生态交通理念,按照“321”的标准,对县道两侧30米、乡道两侧20米、村社公路两侧10米以内全域绿化美化。全县共整合资金1.8亿元,绿化农村公路2580公里,着力把公路打造成为森林走廊、旅游景观带和绿色经济通道。
全域完善安防设施。坚持养护、安保、客运设施规划建设“三同步”,投资1.2亿元,对全县83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了安保工程。
资源整合推进公路管养规范化
该县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责任体系,确保“有路必养”。
首先,健全三级管养责任体系。建立“省县道县乡共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养责任体系,全县成立43个乡镇交管站,核定人员编制50名。县财政在严格执行日常养护经费预算的基础上,对乡村道路养护每年按1000元/公里增加预算奖补经费,切实做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机构人员和养护资金“三落实”。
其次,健全四级保障养护体系。建立县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片区养护站、乡镇养护班、村养护队四级养护和应急保障体系,县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与片区养护站、乡镇养护班联网,全天候实施视频监控,确保有障及时排、有险及时抢。积极探索和推进养护市场化,以朱青路为试点,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专业养护公司,实施精细化、机械化养护,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同时,健全三级联动执法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管理体系,全县新建3个固定超限检测站、6个流动监测点,探索建立“卸载 扣分”治超模式,整合交通运政、路政、公安交警、农机监理等部门执法力量,常态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执法,坚持“只卸载、不收费”,最大限度保护公路完好和畅通。
全域覆盖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建好路,养好路,更要用好路。该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和市场,建立资源共享、便捷利民、安全有序的城乡客运体系。
推行公司化经营。按照“一片一线一公司”的发展思路,招标确定有实力的客运企业参与农村客运,推行公司化经营,全县农村客运公司化覆盖率达100%。
推行标准化服务。制定农村客运工作规范,推行“四定四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定站点,统一标准、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2015年,将全县500余辆农村客运长安车全部提升改造为安全度、舒适度更高的商务型车辆,切实提高了客运服务水平。
推行联动化监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开展治超、治非、治违、治黑行动,从严打击无证运输、多线经营等违法行为,净化农村客运市场,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财政兜底推进建设投入多元化
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资金匮乏是一直以来的老大难问题。为此,该县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群众主体作用,着力破解建设资金投入瓶颈,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地方财政兜底投入。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整合项目资金,积聚保障要素,确保每年财政总收入的30%用于支持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县财政投资7亿元,对全县300公里破损县道集中实施改建。截至2015年底,通过BT、BOT、PPP等模式,地方财政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6.5亿元。2016年该县全面启动实施“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县财政计划三年内投入12亿元,完成146个贫困村1196个农业社道路硬化。同时,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和组织群众筹资投劳建好“门前路”,苦干实干打通“致富路”。“十二五”期间,全县发动群众投资4.2亿元,建设乡村公路2700公里。
路通业旺脱贫步伐加快了
由于坚持把农村公路作为统筹城乡的纽带和乡村旅游的精品走廊进行建设、养护、管理,推进道路建设“进园区、进景区、进新村”,该县“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推进和向纵深发展:直接带动28个乡镇完成场镇风貌改造,全县建成178个聚居点、2.5万户巴山新居;
全县生态资源优势充分释放,驷马水乡、南天门、巴灵台、佛头山形成“路随景转、景随路移、一路一景、路景相融”的乡村旅游环线;全县共创建4A级景区3个。
建成仔猪扩繁场和生猪养殖基地以及茶叶、核桃基地,引进30万套服装生产等项目,解决本地3700人就业,实现了道路建设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群众就致富到哪里。
荣誉也纷至沓来。该县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2015年,平昌县交通运输局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