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99|评论: 0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28章:知阳守阴合大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28章:知阳守阴合大道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心解]
虽然深知刚勇与雄强,却要安守弱势与柔雌,甘愿成为处下不争的溪水。甘愿成为处下不争的溪水,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就会回归到婴儿的状态。
虽然通晓明亮与光彩,却要安守暗昧与沉默,甘愿成为幽隐应物的范式。甘愿成为幽隐应物的范式,永恒的德性就不出闪失,就会回归到无极的状态。
虽然看透荣誉与荣耀,却要安守卑下与屈辱,甘愿成为虚空能容的山谷。甘愿成为虚中能容的山谷,永恒的德性就十分充实,就会回归到淳朴的状态。
大道的自然质朴之性化育万物,圣人用这种方法,成为领袖人物。天地人之间道的整体和谐格局不可人为割裂。


[会意]
      本章昭示的是圣人的高深德行。老子所说的圣人“三守”,是一种极高明的处世智慧,守雌、守黑、守辱,都是说要谦虚谨慎、处下不争、内敛守道、低姿态做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远离自然本性而失去了自我。已经被异化的人类究竟要往何处去?老子在本章中告诉我们,一旦人们的行为背离了大道,就要通过道化教育重新回归到光明正道上来。老子用渐进式的方法,启发我们从“三知”、“三守”、“三复归”入手,进而使德性回归,道性回归。“三知”、“三守”虽内含不同,但所要表达的都是让我们知道道性,守住道心。
      一是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与雌是一对阴阳,雄为阳,雌为阴。雄主刚、主动,雌主柔、主静。“溪”具有曲柔和顺、随势流转的特性,无论遇到沟坎还是山石当道,都能顺随地势变化而蜿蜒流淌,而且能汇聚众流,涵容不争。小溪这种涵容、顺势、自然和静、曲柔不争、绵延不断、生化无穷的德性,把守雌应雄的大道之理尽含其中。人如果守住了雌性的东西,守住了阴性的一面,就会成为万物所归之处,从而使常德不离,进而回归到天真淳朴的婴儿状态。老子希望人类要收敛一切躁动行为,要像山涧溪水那样处下不争,回归到如婴儿一样活泼旺盛的生命状态。
      二是要“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白与黑也是一对阴阳,白是阳,黑是阴。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鱼与阳鱼。“白”寓意明亮、光彩;“黑”寓意黑暗、收敛。“式”寓意法度、范式。老子告诫我们,虽然通晓明亮与光彩的显在特性,却要安守暗昧与沉默的幽隐特性,并以此作为处事应物的法度和范式。从人的身心活动来看,如果生理活动为“白”,心里活动则为“黑”。当你按照生命活动的本能来满足感官功能时,当你按照不争不执的言行来处事应物时,你就会处在一个天人合一、身心合一、自然而然、清静无为、复归于无极的生命状态之中,你就不会出现那些主观有为的言行,你永恒的德性就不会出现闪失。
      三是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荣与辱也是一对阴阳,荣是阳,辱是阴。“荣”,泛指繁荣、茂盛,引申为显贵、荣耀。“辱”,泛指羞辱、耻辱,引申为枯萎、衰竭。老子告诫我们,虽然明察荣誉与荣耀,却要安守卑下与屈辱,像天下的山谷一样,处低善下,虚怀广纳。守辱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屈辱地方而心甘情愿。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下的位置时,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屈辱和不平,你都不会再想不开。永恒的德性就十分充实,生命就会回归到淳朴的状态。老子所说的“朴”,就像没有雕琢的原木,浑然天成,朴即为道。
      老子所说的“三守”:守雌、守黑、守辱就是守道;“三常”: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德乃足就是合道;“三个复归”: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就是得道。
      本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人的一切身心活动,都属于“器”的范畴,都源于自然质朴之性。合于大道的自然质朴之性的人“为官长”,以“朴”为根本去化育万物,教化众生,天地人之间的整体和谐格局才能不被人为割裂。在老子看来,人的自然质朴之性,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道德境界、生命境界。朴素的生活方式一旦被破坏,就必然把奢华厚享当成时髦,人的贪婪和欲望就会无穷无尽地增长,天地人之间的整体和谐就会被破坏,人类就会处于永无休止的争斗或争战之中。
      本章的重点在于守雌、守黑、守辱,这“三守”就是守道。道是什么?道就是对世事的洞透,对人生的彻悟。道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加生命质量。道法就是明道之人的活法。老子说:道法自然。庄子说:法贵天真。这就是他们的活法。据《庄子·秋水》记载: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寻找庄子。两位大夫一见庄子就下跪施礼,说:“我们的大王要聘任您老人家去做相爷!赴任车马已经准备停当,请先生收拾打点,即刻上路!”一般人听了这话,还不得马上扔掉鱼竿,立刻走马上任。可庄子不,他持竿不动,头也不回地回答:“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如今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把它盛在华贵的盒子里,用华贵的锦缎包裹一层又一层,藏在庙堂之上。请问两位大夫,假如您们也是一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一把骨头受人尊贵,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行呢?”两位大夫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愿意活着,哪怕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行!”庄子说:“好,我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两位大夫,请便吧,我还要拖着尾巴去爬泥玩哩。”为人在世,哪个不喜欢处上?哪个不喜欢光彩?哪个不喜欢荣耀?当相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是何等的光彩?何等的荣耀?可庄子偏偏选择了安贫乐道,选择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就是一个守雌、守黑、守辱的典范!如果是一个世俗之人,有人请他去当相爷,他能做到“持竿不动”吗?庄子的手不动,是因为心未动。因为在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烽烟四起,天下大乱。相爷的生命也是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当作替罪羊拉去砍头。庄子自有庄子的活法,庄子自比乌龟爬泥,是一种风趣的自嘲。自嘲当然是需要勇气和底气的。这种“勇气”和“底气”,就是一种天地正气。
      今日之世,面对物欲横流所导致的心灵扭曲,人究竟应该怎样活法?多少人醉生梦死,选择了错误的活法。其实困扰现代人的诸多难题,都可以在《老子》《庄子》中找到破解的方法。人生许多的看不透、想不开、舍不得,放不下,皆因不知道、不明道、不行道所致。老庄智慧是疗治人生痛苦和迷惘的最好心灵处方。在日常生活中悟道,在待人接物中明道,在为人处世中行道。人就会活得明白、透亮,活得知足、平和,活得自然、自在,活得洒脱、大度,活出生命的质量。当道法变成我们的活法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才会变得更加清明、和谐,老百姓才能真正地享受安康,享受幸福。

[道歌]
知阳守阴合大道,
常德自然可永保。
若得老子复归意,
道化人生德行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