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闺蜜干政”
我国的东邻韩国这几天极不太平,总统朴槿惠因涉“闺蜜门”事件,韩国民众不依不饶;检方调查本部不仅拘押了当事人崔顺实,还将对朴槿惠传唤展开问讯。一件“闺蜜门”闹得韩国政坛形势十分严峻。
“闺蜜干政”真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如果查明总统府文件外泄,迫使大企业向崔顺实成立的两家非营利性基金会“慷慨解囊”,那么,朴槿惠的总统宝座真是有岌岌可危之险。
其实,“闺蜜干政”,在我国就古来有之,问题是看怎么个“干”法。我国汉朝就有“闺蜜干政”之例。那是汉和帝的贵人邓绥和她的闺蜜、著名历史学家班昭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公元102年,邓绥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的4年里,班昭和邓绥亲如姊妹。公元106年汉和帝病逝,新皇帝年幼,由邓绥临朝执政,这时候的班昭就在幕后为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邓绥有了班昭的指点,把朝廷之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大臣和百姓都知道班昭在“参政议政”,但都心悦诚服。就这样,“闺蜜干政”持续了数年。
由此可见,“闺蜜干政”,看是“干”了些什么,班昭为国为民,不存私心,为邓皇后幕后出主意,想办法,最后由邓皇后决断。这样的干政,与国有益,与民有利,自然得到百姓公平的评判。而韩国的“闺蜜干政”,当事人崔顺实利用朴槿惠的关系,通过基金会中饱私囊,据说涉事金额达800亿韩元(约合4.7亿人民币)。一旦查实,这样的“闺蜜干政”,实在是不光彩之举。
从朴槿惠的“闺蜜干政”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当权者,一定不能“权令智昏”,因为权能令智昏,昏能结苦果,朴槿惠尝到了苦果的味道。前车之鉴,后人当戒。现今大大小小的当权者,用古人的话说,理应“利民萌,便众庶”;用当今的话说,必须立党为公、利民便民。这样,得到的是民心,看到的是民悦,收获的才是甜果;而不至于昏头昏脑说昏话,昏手昏脚干昏事。 总之一句话,对朴槿惠的前车之鉴,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啊!〈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