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春天就不远了 王仕彬 秋天的身影远了,冬天的脚步近了,荷尽菊残,池塘里弥漫着颓唐衰败的气息,树叶黄了,秋风裹着寒气向人袭来,秋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远了,任谁也留不住她匆匆的脚步,任谁也留不下她的曼妙韶华,你看哪!那枝头累累的果实见证了她的光辉存在;你听啊!秋虫在半夜低声哀鸣;你闻哪!田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然弯下了腰,吐出阵阵清香,似乎在向世人展现她诱人的美味,这是天赐的珍馐美馔,是辛劳的农民忙碌了半年的成果啊!瞧!路边的银杏悄悄地脱下了她那身翠绿的衣衫,换上金黄色的襦裙,灿灿地夺人眼目。屋内的三角梅却开得正盛——“万绿丛中几点红”,好一付盎然蓬勃之姿,不由地令人心生怜爱。
然而秋天毕竟是“凄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因为“满地黄花堆积”花颜憔悴了,怎能不凄凉?南宋的词人多是凄苦的,然而在这之前,又有多少不夹杂着丝丝苦涩与悲凉呢?“枫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难得的一首以秋景为题,又写得如此美轮美奂的词,美得那么清新,美得那样动人,以至于两百年后的马生也对此有所钟爱。喜爱唐诗里的秋——唯美但不张扬,霸气不失内敛;也喜欢宋词里的秋——有凄凉但不颓废,动人不失明媚。有明月的多情,有清泉的陪伴,有银烛光的撩人,有白云红叶的悠闲,还有角声的悲壮,这一切的一切使得秋天更有风韵更有情调,更让人难以忘记,让人不舍它的离去。
文人终归是文人,若不从万物之中感受到常人不能感受的东西也就不称其为文人了。这原本“无情”的大自然啊!你缘何变得那么“有情”,仿若懂得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儿怎能开口说话呢?花儿落泪了吗?谁看见了吗?花儿真的不懂人的感情吗?还是她懂却苦于不能说话呢?花谢人伤悲,叶落人惆帐,于是乎有了那么多“伤秋悲秋”之作。“有情”的人儿这样恋着秋,秋又会不会知晓呢?你听,秋正在呜咽,原来她也不忍离去……浮华一载,半世蹉跎,这红尘中的一笔纠葛,若忘了,对于我,对于岁月,那是最好不过。若记得,请务必留意寻我,广漠的浑荒里有我,我只做一棵树,云里,雾里,都为你站成永恒的寂寞。
若许诺,请仔细听我,篱落的红尘,你若是不小心错过了我,便再也读不到我为你写下的诗歌。桃色的记忆,在抵达永远的途中灼灼盛开,就让我静默着,预约一场不醉不归,让所有怦然,心动在眼角眉梢,无怨无悔,让所有的日子,如窗外此刻的阳光,温暖宜人,生命若一场俗世烟火,极致着生活的悲欢,静水流深处,疏影暗香。几度花飞落,几度霜染白,一诺倾情了万水千山意蒙蒙,若流年暗换,许我醉一场你侬我侬,斟一杯岁月的酒,等你赴前世走散的翩鸿,纠结的往事,不管是喜是忧,不管是对是错,花自飘零水自流,经历过所有的沧桑,是否还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呢?世事,早已归入风尘,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等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爱所以爱,总能抵达想去的天涯。
多少次用文字来完成心的交错,一种岁月两份喜悦的收获,多少次用心堆积起的快乐,不为求结果,只为轻轻一句懂得,红尘的路,只是山一程,水一程的寂寞,纵使菩提花落泪,仍旧幸福着,我们没有错过,挽一缕风悬于眉梢,让四季从心底流过,我只管优雅,而后于万千繁华之上静默成一池水的温和,藏一分念握于掌心,用内心的底蕴滋养着美丽,润泽心里的期许,你只管微笑,百丈红尘内外你定然会是我素年锦时的明媚。拈一朵花种于天涯,将心内的情意,温软成唇边的低语,这世界,都只管来聆听,花间这一朵清瘦毅然是飒飒飞扬的美丽。
人生行一程暖一程,以清风明月的姿态,安岁月静好,将万物的韶华篆刻成风景,守山水明澈,一种风采,不在云端,不在峡谷,在我不够宽阔的心里,却足够从容,许多美好,如光阴岁月中最浓情的一笔,我将其喻为初阳的明媚,就那么一米绯红,从远山旖旎着走来,轻轻一挥手,整个世界已温暖尽染,这一抹亮丽的烟火,便是此时眼中最静好的颜色,任何时候,都要懂得让心绪冠以精致,学会用微笑去品读山水间的美丽,不刻意为心情佩戴枷锁,让心的脚步可以脱离牵绊款款而行,秋去冬来,春天就不远了。〈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