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平,现年六十二岁,南部县升钟镇回龙村人,他一生与医结缘,悬壶济世四十多载,成为“杏林”之中一棵长青树。 黎文平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自初中毕业后,便跟名医何延忠从师,正式步入行医生涯。在学中医的日子里,黎文平每天必须背诵和理解“汤头歌诀”,通过强化记忆,打好医学基础;《医宗金鉴》、《医方集解》、《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学典籍,是黎文平必须烂熟于心和成竹在胸的医学功底。 作为医者,更应精益求精,弱冠后,又得南充卫校名医教授医经,亲自指拨,本人因生性慧悟,又好学不倦,喜深究医理且锲而不舍,进益与日俱增,应考入南充医学院,攻读越三年,在学医期间,接受了新的医学理论。这对他中西结合、提倡学术创新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刻苦研读了 《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医学按自己的病例分集,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终于看到了医学的至高境界,他现在的医技水平突飞猛进。他治疑难怪病手到病除。有阆中一病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形体瘦弱,面色觥白,两眼无神,脉象弦数,舌质淡红且苔薄白。经多数医生治疗无效,他用疏肝解部、凉血止血、引血归脾之法,三剂治愈; 又如升钟一妇突发腹痛 ,恶寒厥逆,呕吐下利,脉象微涩。先投四逆汤无效,仍腹胀便急,但多空坐,且前阴冒出一凸,经反复诊察,确认是“ 膀胱” 下垂,乃以灸法温其以升其阳,“ 膀胱” 即收回,再服四逆汤加味,两剂而愈。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黎文平谨遵师尊业界良知,为穷苦的山里乡亲看病。回龙,是阆南两县交界的一个落后山村,一出村西河阻隔爬大山到柏垭天灵,走升钟皂角便是山路陡峭难行。黎文平任职于回龙村卫生站长驻执业医师,每天网络于阆南四乡两县,视家弃而不顾,以病人为中心,曾连续三年的除夕之夜,在远离几十公里的偏远山村病人家中度过,最近,妻子重病在华西医院手术一个月,他毅然出钱请护理工照理,而他却留在卫生站为乡亲疗病,只要有病人,随叫随到,不管时间和地点,不计报酬与辛劳。 现在,年过花甲的黎文平,依然精力充沛,他每天骑上摩托往返于三个站点(升钟场、回龙、河东),每个站点病人门庭若市,前者授号,依号就诊,不乱不弃,拂晓而出,夜半而息,没有些丝的紊乱。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对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而黎文平却不同,他有一颗善心,他身体力行心存善念,广积善行。他不知医治多少病人,祛除多少患者病痛,受到多少村民敬重,然而始终淡泊名利,侠心从医,素心为人,其德艺双馨修为,令人敬佩。善行者健,善心者寿。衷心祝愿世间,多些杏林长青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