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在北纬30°上鸡叫声中的美好时光 王仕彬 喜欢夜读,读至夜深,读至深夜,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纸鸢翩舞,静谧向往,伴着串串铃声,闻着琅琅书声,踏着片片记忆,早过了童年,早挥别了校园的昔日步入天衍之年……变的是时光,迁的是故人,执迷的是那本《儿童文学》那母亲小心翼翼地捧着带来的资料,泛黄的儿童书穿透着他们那泛黄的记忆……涌动的是,刺穿的是激动,天衍之年卸下平日的那份沉稳,在岁月洗礼的脸庞上漫展着最初鲜嫩的欢颜。
读着,读着,仿佛蓦然一醒,就听到了鸡叫。不,是我的外婆听到了鸡叫,她说:“你听,鸡都叫了……”或者说:“鸡叫头遍了……”那时候,外婆还活着。那时候,我还小;那时候,我跟着外婆一起睡觉。
外婆年纪大了,觉就少;我年龄太小,觉也少。所以,冬夜长长,沉沉,漫漫,我们很早就睡醒了。天还没亮,我们静静地躺着,听鸡叫;因为外婆说“鸡叫三遍,天就亮了”,我们听鸡叫,其实是等待着天明。
鸡叫,当然是公鸡叫。母鸡,只会“咕咕咕”地叫,那叫声,是一种呼唤,是对它们的子女——鸡雏们的呼唤。母鸡不会高声叫,更不会打鸣,也不能打鸣,否则,就是“牝鸡晨鸣”,是一件大不祥的事情。公鸡,就不同了。公鸡能够高声叫,甚至于“引吭高歌”;公鸡必须打鸣,打鸣,是一只公鸡的责任。事实上,一只公鸡,也确实是能负得起这份责任的,总是,以其鸣声,打破长长的黑夜,迎来一个个美好的黎明。
那时候的夜,真静;那时候的公鸡,真多。夜静,公鸡的叫声,就格外响亮;鸡多,公鸡的叫声,就格外热烈。一只公鸡叫响了,其它的公鸡遥相呼应,叫声此起彼伏,像波浪,一波波地涌动着,响遍整个村庄。我觉得,一只公鸡的叫声,是异常锐利的,像刀片,闪烁着蹭亮的光。刀片,在舞蹈,在穿越,穿越夜空,一片片地削去笼罩着夜的黑暗。黑暗,在破碎,一层层地脱落;天边,露出熹微的光。
鸡叫三遍之后,村庄的天空,就彻底亮了。村子里,响起了人喊声,扁担的吱呦声;响起了牛哞声,羊叫声……公鸡们,被放出了鸡笼,奔散开来。村口处,有一座座柴草垛,一只公鸡站在了柴草垛上。
它是一种花公鸡,体型大,毛色华丽,可谓是一只“雄鸡”。它站在柴草垛上,昂着头,先是向四周环视了一下,颇有些顾盼自雄;然后,它的头猛然前抻,脖颈上的花毛,膨胀起来,跟着就是一声声高亢的“喔喔喔……喔喔喔……”。声音,嘹亮,沉厚,震撼,是一种力量积聚的短暂爆发,是冲破黑暗的胜利者的一种傲慢。
我猜想,这是一只,曾经鸣过“桑树颠”的公鸡,千年以前。“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那时候,陶靖节就站在它旁边。它站在桑树颠上,一声声地叫着;陶靖节站在树下,看得如痴如醉。叫得累了,它就吃桑树颠的蚕;吃进肚里的蚕,就化成一根根美丽的蚕丝。它张开翅膀,霍然一飞,翅膀上就飞出片片云锦。
于是,彩霞满天;于是,漫天彩霞;于是,那只公鸡,就进入了陶靖节的诗中。很田园,很田园。那是陶靖节的田园,也是我们共同的田园。一块田园里,怎能没有一只公鸡呢?怎能没有公鸡的叫声呢?可是,现在我们却是真的听不到公鸡的叫声了。我住在城市里,城市里只有鸡肉。
我有时也会到乡下去住几天,但也听不到公鸡的叫声了,因为,没有人家养鸡了。养鸡,成了养鸡场的事,养鸡场里的鸡,只是一块块暂时行走的“鸡肉”——行尸走肉。养鸡场里,没有“田园”,只有欲望。所以,我好想听一声鸡叫;在鸡叫声中,寻回我梦中的田园,记忆中的青衣江常年水流不绝,鱼儿在嬉戏,青蛙在欢唱,芦苇茁壮蒲草青翠,这里是我童年的天堂,在这里可以尽情的玩水嬉戏,可以摸鱼捉青蛙,可以找蒲锤玩耍,也可以折柳枝编个草帽遮挡烈日,这里没有读书的枯燥,没有老师的提问和测试。比之鲁先生的三味书屋强之百倍吧?但是现在这里的黄桷树没有孩子们再来攀爬,因为他们要读书,因为他们要玩网络游戏,哪里还有时间来爬黄桷树啊!黄桷树也已经是干涸,小鱼和青蛙们应该是另觅宝地或者是早已经成为了盘中餐,芦苇仍在苦撑苦挨,但是已经难见当年的茁壮与青翠。倒是那些杂草们装点了这里,无边的绿色倒也不失为一道风景。
何况还有蝴蝶在翩跹助兴呢?想起故乡,总会想起那日出夜归的父老乡亲,那时候,家家都居住在一条条胡同内的大杂院。青色的砖、青色的瓦、青色的屋脊、青色的小草从屋顶上的瓦垄里钻出。胡同很窄,院子狭小,屋子也不大。冬天,一家三代同居陋室与土豆绍苕近身作伴;夏天,每一户一个煤气炉子考的大家无处躲藏。每到饭点的时候,你都会看到家家的炊烟袅袅,处处的菜香飘逸。而到了夏天的傍晚,你也会看见人们沿着胡同依次坐开纳凉,开始东西胡侃,谈笑风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陋却充满生机的地方,很多人却是一住就是几十年,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
时光流转,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曾以旧大桥为轴心的居住区,终究逃不过消亡的命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那曾经热闹一时的生活与文化,也随之消亡在城市的变迁中,成为记忆的片段,但青衣江两岸却代表着我童年生活的难忘回忆,永远封存在我的心中,就像一首隽永的诗歌,永远颂扬在我的心间,留那一道抹不去的乡情,化作心中记忆的永恒,时代的变迁,生活在变的更美好,同时也会遗失了许多的美好。〈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