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51|评论: 0

[情感故事] 厦门中山路和胜记花生汤,遭遇原巷口鱼丸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down.lianzhongyun.com/1479977259.png
  早期厦门地图
  清末民初,由于厦门正处在下南洋的大时代背景下,当时因战乱民不聊生,在厦门水仙路码头附近,有户吴姓人家,由于生活所迫,将刚成年的小孙子啊胜送去下南洋。临行前奶奶(闽南俗称啊嬷)依依不舍,啊嬷正在剥花生,因为紧张和担心从未出过远门的啊胜,到异国他乡怎么办,手指不断捏挤刚煮好的花生,使得花生的膜都脱落殆尽。

  


http://down.lianzhongyun.com/1479977275.png

  啊嬷想给啊胜离家前最后给他做一顿临行热饭,但苦于家徒四壁,只有仅存的那一点花生是比较像样的食物。奶奶想“落花生”,即落地生根发大财,很好的寄寓,祝愿啊胜到了南洋能顺顺利利,落地生根发大财,生活甜甜蜜蜜。于是阿嬷就把刚剥的那些花生加水下去煮,盛起来加了一点白糖给啊胜吃,算是给啊胜送别。


http://down.lianzhongyun.com/1479977286.png

  数年过后啊胜衣锦还乡,记忆最深的就是啊嬷给他临行前做的花生汤。回来后啊胜每天都会缠着啊嬷给他做一碗花生汤。就这样煮花生汤便成了阿嬷的每天的习惯了。

  啊胜回到南洋后,啊嬷还是日日夜夜牵挂,难平心中的思念之情。啊嬷因年纪大了也做不了什么重活,啊胜临行前建议啊嬷经营花生汤刚好做点生意。啊嬷想着花生汤对啊胜来说情有独钟,也蕴含了对家乡及阿嬷的牵挂和思念,并且花生汤也寄遇着啊嬷期盼啊胜能在外落地生根发大财,最后啊嬷就把啊胜留下来的钱盘了一个小店,在房前卖起了花生汤。


https://xinwen.lianzhongyun.com/Public/Home/js/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

http://down.lianzhongyun.com/1479977301.png

  起初啊胜是跟和记洋行的人“下南洋”谋生的,刚好有个“和”字,代表平安;啊胜名子的“胜”字代表成功,最后阿嬷就把两个结合在一起,最终取名为“和胜记”。此为和胜记花生汤的前身。

https://xinwen.lianzhongyun.com/Public/Home/js/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

http://down.lianzhongyun.com/1479977313.png

  最开始只有码头工人和过往旅客来光顾,后来啊嬷不断改良做法,因其制作的花生汤烂而不糊,甜而不腻,入口即化,老少皆宜,而且经济实惠,故回头客日渐增多。阿嬷的和胜记花生汤也越来越红火,特别是深受衣锦还乡的老华侨们的青睐。


http://down.lianzhongyun.com/1479977325.png和胜记花生汤 https://xinwen.lianzhongyun.com/Public/Home/js/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

  店铺地址:

  1、中山街水仙路42号

  2、中山街镇邦路12号原巷口鱼丸铺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