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0|评论: 0

[转载分享] 朝花夕“弹”兼议“弹花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花夕“弹”兼议“弹花证”
棉花成品、半成品分:籽棉、皮棉。絮棉加工程序有:轧花、弹花。
采摘下来带籽的棉称籽棉;通过轧花机除去棉籽后为皮棉;皮棉经过弹花机加工后成蓬松保暖的絮棉。
早年商业部门凭证供应民用消费的一般是皮棉。若棉农自留棉则自然是籽棉,故得经过或轧或弹,才能变成适做棉衣、棉裤、棉被……的絮棉。记事时,我们小镇上轧花,弹花便是“机械作业”,但动力是人力。靠两个长长的脚踏板上下踩动,带动曲轴,使机器转动起来,一边喂进籽棉或皮棉,一边“吐”出皮棉和蓬松的絮棉。当时觉得很神奇。我家对门便是一家轧、弹花作坊,镇上和周边农村的人都到这里来加工棉花。我常依门看着作坊内一老一少两个浑身上下连眉毛上都挂满白絮的师傅,在严冬季节中,单衣薄衫的在机器上,随着“蓬喳、蓬喳”的节奏,上下起伏的忙碌。若轮到弹谁的花,主人则自觉的上去,帮助踏机器,既默契又自然,断无“老子出了钱”的念头。与手工相比,这种机器轧花、弹花效率还 算很高了。加之收费也合理,所以一到冬季生意就红火,越临进春节生意越火爆,从早到晚总不见排队人减少。许多人在凌晨4、5点钟便在街头排队,我时常在天还未亮时便被一阵肆无忌惮,充满乡野性的叫嚷、争吵声,间或一阵阵踏脚声从梦中惊醒。先是烦躁,随后便躺在暧暧的被中侧耳聆听对话、嘻笑或叫骂……更多票证知识关注安贵票证交易平台
上海64年“留用棉购棉花票”,其副券是一枚“弹花证”,凭此证弹花一斤。莫非上海这大城市也是排队、吵架、踩踏板来加工棉花?也是一老一少两个师傅忙不停?非也。1960年国家规定花不到户,队不存棉。所有棉花由国家全部收购起来,棉农用棉按人头定量供应。通过控制棉花加工环节来保证棉花如数收购,应该是很有效果的。棉农多留也好,私卖也好,无法加工成絮棉,如何使用?从这倒也印证上海人的精明和独到。
陈裕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