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起床就能成功吗
(文/慧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如果不是每天只睡4个小时,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说自己很拼、很勤奋……
----------
1
前几天,首富王健林的一纸行程单再一次搅热了“鸡血界”和“创业圈”。可能你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各色人等的朋友圈里膜拜过那张凌晨4点就起床的日程单了。
想到首富先生竟然和科比一样,都是凌晨四点就起床锻炼,这简直令一个心存上进心的凡人无法入睡。就像一众“鸡血教教徒”在朋友圈里面揶揄的那样:“最怕的不是别人比你强,怕的是比你强100倍的人比你还100倍的努力。而这个比你努力100倍的人,今年已经62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如果不是每天只睡4个小时,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说自己很拼很勤奋。
2
我是一个相信科学,不信鸡汤的人。而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不仅罹患各种疾病的机率要远远高出正常睡眠的人,而且其判断和思考能力也会大幅下降。
所以我不太能相信一个长期缺乏睡眠的人,每天有足够的专注力去应对那么多复杂的决策,去思考那么多刁钻棘手的问题--毕竟工作不是打网游,点点鼠标就能愉快地干上一整个通宵。
何况我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佐证:上大学的时候打游戏,可以连续2个通宵;但现在呢,只要凌晨一点之后就寝,第二天都是一副被掏空的无精打采样。
3
一天只睡4个小时、每天都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一天要开几十个会、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挤出来、最累的时候吃着饭都能睡着……
很多成功者的标签都是这些,那么这些故事,都是假的吗?或许不是,或许的确是真的。
所谓的成功者们多半都很勤奋,毕竟事业到了某种程度上,就容不得人偷懒了。但这些故事被有意或无意地包装出来,被年轻人和渴望成功的灵魂奉为圭臬,我个人认为是很糟糕的现象,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逻辑性陷阱:
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等同于这些外在表象,并不是你学着像他们一样,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也卖掉房子扩充公司现金流,就一定可以得到和他们一样成功的结果。
有些充满鸡血味道的故事,错就错在将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简单地归位为他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说什么“只要你肯拼命,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就算得到的结果不是那么如意,但至少你去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了!”
这是个很糟糕的道理,因为它没有解决最实质性也是最要命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努力?或者说努力这事儿,真的就是每天只睡4个小时那么简单?
就像加班一样,我曾经见过无数个创业公司老板,特别愿意晒自己公司团队加班的照片,经常是晚上11点还在一个都不少地集体加班。但等你真的去接触几个底层员工,一问之下,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忙,而且每天都陷在无效冗余的会议和低效率的工作推进中。
很多老板和公司管理层就是喜欢晚上10点开会,还特享受这种状态,觉得马上就能颠覆BAT了。
醒醒吧,别再意淫自己拥有一支虎狼之师了,虎狼都快被你熬成小鸡了!
4
不要沉迷于那些成功者口述的表象,因为拼命和勤奋是最容易复制的一种表象。
现在很多管理者越来越忙碌,但公司的盈利和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他们自我一诊断,就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勤奋,每天还应该再少睡1小时。
这个逻辑是不对的。实际上,很多加班和所谓的勤奋都是无意义的。
还是用我自己来举例:经常是,我熬一个通宵,花十几个小时写出来的方案,未必有我好好睡上一觉,想明白了之后花两个小时赶出来的方案更精彩,更能说服客户掏钱。
相对于挤时间,聪明人更应该挤的是“精力”!
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这一点:如果身处王健林和马云这样的身份,他们如果陷入公司的日常事务中,别说不睡觉了,恐怕一天有36个小时也是不够用的。
很多勤奋的人,会逐渐发现自己困在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中,每天很忙,陷于一种陀螺的循环状态,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只顾得上闷头狂奔。
这个状态是不对的,是会必然导致你徘徊于一个水平线不再跃升的。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应该抬头思考,别只顾低头狂奔。
★本期互动★
看文章后,你有啥想说的?
http://mala.cn/t/14148771
----------
↑这是一条抬头思考的分割线。
★树洞★
>>上期精彩吐槽:
1、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吃肉。肉,从来不会背叛和欺骗你,吃一斤,长一斤,永远真诚相待!←辣编九思:在这件事上,我希望肉少些真诚,多些套路←_←
2、整个冬天最对不住的,就是我伸出被窝玩手机的那只手了!←辣编九思:小心手滑打到脸……←_←
如果你有满肚子的话想说,那就来《树洞》一吐为快吧!戳链接跟帖回复,开始吐槽:
http://m.mala.cn/idts9269
树洞,顾名思义,是大树由于虫蛀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成年累月形成的空洞。
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某种内心里无法分享的纠结。但是秘密与纠结,又让人有强烈的倾诉欲。把它藏在胸中犹如烈焰燃烧,让人片刻不得安宁。来树洞吧,向树洞倾诉你的苦恼,宣泄你的情感,告诉它你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吐槽,绝对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
无论你是离乡的游子,还是故土的归人,无论你是细腻的文青,还是奔放的大汉,都能在这里发现一个光怪陆离、与众不同的世界。
----------
>>本报订阅方式: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XLJT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发刊。
>>如果你对我们的报纸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跟帖:
http://m.mala.cn/pbqi8220 告诉我们,如被采纳,我们将送您100元话费。
责编:小楼 编辑:九思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