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如茶,李白如酒
青衣江
苏轼如茶,李白如酒,苏轼如茶茶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生活中关于茶我们有许许多多话题,茶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喝茶不仅仅是生活需要,是一种中国人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家常事,同时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生活情趣.纵观我国茶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和茶的许多故事。茶不仅仅是一种中国人喜爱的饮品,它衍生出来的茶文化在不断的影响中国其他文化的发展。其中茶文化对中国文人有着更多的感染和影响。苏轼则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文人。有人说"李白如酒,苏轼如茶".我同意这个观点,也许这和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诗豪放飘逸,他的精神中充满了酒神般的浪漫、洒脱、是自身的灵魂的呼喊。而苏轼同样也是豪放的,但他的豪放却有别于李白.李白是豪放中洒脱奔放,而苏轼的豪放中则带有沉稳和理性.比较的内敛,与茶的淡雅和清高的特征如出一辙,即便再浓再烈,也不会超脱其本质. 人,一书,一茶,一梦。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人常说爱茶、爱喝茶、爱泡茶,究竟为何爱茶呢?健康?有人为了健康,茶,又被称为“万药之王”。好喝?有人爱它的味道,茶,也是一种饮品。乐趣?有人爱喝茶的乐趣。茶,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苏轼爱茶众人皆知,所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多的和品茗有关的作品。《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我认为苏轼对茶的爱好和他的经历和性格有关。他也爱酒不也留下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名句吗?但是相比之下苏轼对茶的爱好更深。仕途坎坷的苏轼在自己的为官生涯中一直处在社会变革和朝廷变革的漩涡之中,所以在新政之争中苏轼完全成了的牺牲品。在仕途的连续的打击之后苏轼必须在精神上找到一个支点支撑自己。所以他开始接触老庄及佛禅,在这个精神的大花园中寻求心灵的解脱。作为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文人。苏轼在平时最大的消遣就放在了对佳茗的品味上了。他不同于李白可以抛开一切的外在影响去纵情山水,而苏轼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所以茶成了与之相伴的好友,也成就了苏轼茶香四溢的传奇一生。
相传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这些美丽的茶仙传说中留下了茶的清香和茶人的高洁品格。苏轼定是喝过这黄山毛峰的,他的一生虽在仕途上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的为人和精神却比这黄山毛峰更胜一筹。
在品茗的时候讲究的是意境而苏轼的诗歌也同样注重意境的营造。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在自己被贬杭州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唱,此诗用精妙的比喻将雨中朦胧的西湖看作是越国美女西施。巧夺天工的让苏杭的山水变得温柔多情起来。苏轼在这湖光山色的感染下变得敏感又多情。但是,清雅的茶水却在苏轼的口中回味无穷同样他用极其浪漫的笔触写下了“戏作小诗君毅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咏茶绝唱。
苏东坡曾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大雪刚过天气转睛的晚上,诗人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美貌女子,她箬雪烹茗予诗人品,她还唱着动听的歌。诗人便在梦中写下了回文诗。等到醒来,诗人只记得一句“乱点余花唾碧衫”,于是把它续成二首完整的诗。《记梦回文二首并叙》“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茶中的意趣之妙包含于此诗之中,但是浪漫多情的苏轼在自己的仕途中却是黑白分明的他在评价自己的性格时说“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因而又与当权者发生分歧,并愈演愈烈,发展成政治、学术乃至意气、党派的尖锐矛盾。他处于被人“忿疾”、“猜疑”的处境,遭到包括“旧党”在内的人士与洛中理学家的攻击,只好自求调离京城,出知杭州。 他的诗《荔枝叹》中表现贡茶献花取悦上级和宫廷的奢华做出了毫不留情的讥讽。可见他的批判精神是何等的执著。他的《题西林壁》中的“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苏轼本人的写照。说道他这独特的个性我不由的想起了“铁观音”此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苏轼就是文人中的铁观音他味浓但有着君子的清高。
老庄谈“虚静”,其本意主要不在文学或文艺,而是讲哲学的认识论。是说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在体认和把握认识的对象特别是玄妙的大“道”时,极不容易,必须排除一切外来干扰,诸如功名、利禄、情爱、死生等等世俗观念,即精神上要彻底解放,心灵世界应作到极度虚无空明,一尘不染。在品茗的时候也讲究心境和虚静。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苏轼看惯了事事的变幻,在静心品茗悟禅的时候他的心灵随着感悟进入了时空之中。他《水调歌头》空明虚幻但又饱含哲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请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猗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婉约柔美的诗风中,苏轼在天宇之间发出了自己的呼喊,是对人生的疑问也是自己对上天的回答。
苏轼喝茶、爱茶、对茶情有独钟。他把茶比为“佳人”、“仙草”、“志向”他视茶为自己的好友。他通过茶来体悟人生和感知玄理。苏轼的高洁人格散发了中国文学大家的清香。他的诗、词、文中有很多写茶的名篇佳句但是我们看到的每一篇的苏文无不有着清茶一杯的感受。真可谓:“读苏轼诗文,染茶味清香。”陆羽《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而苏轼之文则是诗文之嘉木也。我爱茶,爱的是喝茶时的惬意时光。看一杯热茶气雾袅袅上升的样子、闻它淡淡的清香、品它那一刻的平静。浮躁时,茶能静心。有时不知为何会浮躁,也许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吧!此时只需喝一杯茶,把心沉一沉。相传,北宋年间,苏轼因诽谤朝政被贬到汝州,任团练使。初到汝州,看到这里到处穷山恶水,苏轼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员,经常闭门谢客。
一日,他在衙门里觉得闷,便独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梦山。踏着两山夹峙树林生的林间小径过了紫逻口,穿过水流哗哗的汝河桥,随着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的滚滚人流,苏轼走到云梦山下。只见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钟楼巍巍桃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在绿树掩映下,云梦寺深藏不露,古朴静雅。苏轼顿时悟道,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又是鬼谷讲学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访出来,也算是一个他乡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银树枝当拐杖,化装成一个土老冒儿走进寺院。这时已近中午,睛空万里,骄阳似火,苏轼走了半日口喝难耐,便走在寺内讨口茶喝。他看见寺内一个小和尚手拿鸡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给香案扫尘,苏轼忽发异想,先试试这云梦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内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吗?于是,他大大洋洋踱进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还没顾上说口渴,谁知那小和尚一看见他,忙停下手里活计,双手一合施一礼说:“阿弥佗佛,请施主暂在殿内消汗,贫僧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给施主送上您点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苏轼坐在香案前惊得目瞪口呆。一会儿,一壶泡得浓香扑鼻的杜仲茶献了上来,苏轼静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苏轼还敢去和云梦高僧高谈阔论吗?他顿时泄了气,喝完茶以后,他连身份也没敢亮出来,忙匆匆随着进香的人流去观党云梦仙境,然后便直出云梦山去了。苏轼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气,难道这汝州还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还真有文比孔丘、武赛子龙的能人,他遍览群书熟知云梦古今,又搜肠刮肚拟出《咏云梦》诗八道,便再赴云梦山想与云梦僧一决高低。这天,苏轼穿戴整齐官袍官衣,领着大小随从12人,前夹后拥又赴云梦山。走到寺院门前,只见一座云梦寺张灯结彩,十几个僧人分列寺门两旁,两幅长幡由两个小僧人举着列在队前,苏轼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学士游云梦鬼谷生辉,练使赋佳作汝河增光。苏轼大吃一惊,急步上前与云梦众僧一阵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见殿内一张八仙桌上摆着十二只茶杯,还为他另备一张香案,放着文房四宝,很明显,云梦寺早有准备等待他来挥笔赋诗呢。
苏轼十分吃惊,当云梦寺主持请苏轼挥毫命笔的时候,苏轼一定要让云梦僧说出他们神算的奥秘,小和尚笑着说:“那天你手柱拐杖为木,风尘仆仆为土,就是一个仁字;你头顶草帽,两手甩开,两腿夹杖巍巍而立不是一个“茶”字吗?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苏轼说:“那么今天呢?”云梦寺主持说:“今天知晓你要登云梦山就更没有什么秘密了。云梦山之颠有御药园,御药园上有观天台,在台上天尚可观,练使官样打扮而来,我远远已从观天镜里看见了你,并且山上早有传闻,苏学士荣任汝州团练使,我们自然应有所准备,为练使接风了。”累了时,茶能解压。快速而忙碌的生活节奏,让人感觉到疲惫,此时只需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享受一杯茶的一刻安宁。闲暇时,泡一杯茶,在婉转优雅的茶香下静静品茗,伴随着幽幽茶香韵润调节下,心情趋于平静,获一份淡然与撒脱。
苏轼闻听后惊愕不已,他想,自己饱读诗书,在当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梦山里竟被一个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观天台窥视知我要来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对我这么了解,早有所备不得不使苏轼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苏轼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汝河河清清,云梦梦长长,鬼谷谷渊渊,古今难思量!”从此以后,苏轼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学问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读万卷书,认真做学问,写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青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