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82|评论: 4

[图文南江] 光雾旧事|大美巴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雾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的米仓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光雾山还是四川省首批十大地质公园之一。光雾山,就如歌里唱的那样,是“巴山一块迷人的翡翠,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童话般的美丽,有瑶池般的风光。”
图片68.png

光雾山的得名:来自历史传说
    相传光雾山以前叫光木山,椐史料记载:秦史皇统一中国后修建阿房宫时,川陕相连的大小巴山是修建阿房宫的建筑用材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为了修建阿房宫把山都砍光了,当地人把光木山改称光秃山,而四川话的秃雾区分模糊谐因光雾山。
图片69.png

光雾山的得名:来自神话传说
    千里眼、顺风耳两位神仙发现南江光雾山有这些美景后,便报告了玉帝,玉帝得知后非常不安,他怕众神仙不安分工作,私自下凡,于是便下了两道圣旨:一是要严守秘密、不得泄露,二是令雾仙姑把她罩起来,不让神仙和仙女看见,确保天庭一片安宁。
   雾仙姑接旨后立即来到光雾山,脱下肩上的纱衣轻轻的罩在光雾山上,霎时,一团团白雾飘向光雾山,从此之后这里云雾缭绕,不分春秋、不分阴晴、早晚升腾、日日不绝。谁知这层雾不仅给光雾山增添光彩还使她变得仙气缭绕、神秘莫测,光雾山由此而名。
图片70.png
图片71.png

光雾山的得名:来自四川方言
    光雾山中的“光”字是四川方言,在普通话里它是全、都的意思。它因主峰处在雪线之上,常年被云雾遮掩,终年悍见日光而得名。无论那一种说法都说明了光雾山的雾很大很浓,正如这里的山歌里唱的:“哥在山中抓把雾,轻轻捏出数滴水;妹在山中唱只歌,甜得满山细雨飞。”因此还形成了“巴山月”最美的景观。

那些关于三国的故事 ——光雾山印象
图片72.png
古时这里没有吊桥,寒溪夜涨,韩信到此无法渡河,才被后来的萧何追上,二人连战三个回合,韩信都输了,从峭壁间穿过的栈道铺上木板,加了护栏
图片73.png
说到三国故事,如今很多人都晓得,南充才是三国故事的发源地。因为南充城郊西山上的“万卷楼”便是三国时期陈寿之父为供其读书专门修建的。正是在这“万卷楼”上,陈寿历时十余年,写成了《三国志》。后来,《三国志》与《史记》、《汉书》齐名,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到了明朝年间,罗贯中才在《三国志》的人物、史实基础上,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图片75.png
图片74.png
    大约还是2007年的时候,就在南充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西山万卷楼景区将迅速启动以‘三国’传说、故事为内容的项目建设。以人们熟知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甘露寺招亲等三国故事为内容,用相关建筑和环境营造景观,用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体现景观内容,用艺术小品、建筑小品、古木奇石烘托环境氛围。突出三国文化主题,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南充西山上的“三国故事”至今还没有精彩起来,倒是邺城、涿州、正定等河北省内几个与三国历史故事有关的城  市相互争抢三国名人资源;湖北襄樊、河南南阳两地长达百年的诸葛亮“躬耕之地”争夺历史旧怨再起等等新闻,近来常常见诸报端。加之此番秋游光雾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说,就引得游人接踵而至、流连忘返的“胜景”,这才有了写一写“那些三国故事”的念头。
  发生在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据传就发生在光雾山桃园景区的米仓古道。这是一条嵌在大巴山西段营盘山中的古栈道,因寒溪河沿山奔流而下,湍急的河水硬生生把营盘山切割成两半而形成。查阅史册典籍,米仓古道不仅是古代中原到巴蜀的南北交通贸易要道,更是历代重要军事关隘。《华阳国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文中所提到的巴师,即巴山渠水流域的宗人。宗人曾出征河南牧野,参加了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走的便是这条米仓古道。
图片77.png
图片76.png
桃园景区
    如今桃园景区的米仓古道已辟为光雾山中的经典旅游胜地,昔日从峭壁间穿过的栈道全程铺上木板,加了护栏。众多游人来来往往,徒步几公里,除为领略古代关隘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外,还为到达一个目的地——截贤驿,去那里寻找遥远的历史回声。
  沿环山濒水而建的栈道溯水而上,幽峡之中的寒溪河道,婉转潆洄,时而激流素湍犹如碧潭泻玉,时而清波倒影恍若遗韵江天。从栈道往下看,溪流清而浅,水底彩石触目可见。沿河两岸奇峰对峙,巨崖之上林木葳蕤。时值深秋,树梢上已有一枝两枝树叶“秀”出了醒目的红色。
  按说,来自三国故事发源地南充,再在这深山之中与众多不甚明就里的游客一同辛苦地去寻觅那些更为远古传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毕竟这是个风光荟萃的地方,引人入胜的除了景色,那一路虽不尽完善却引经据典的指路牌,让“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事件慢慢地生动起来,传说的真实与否已无心考究,故事的细节和深度倒是愈发地清晰了。
图片78.png

大小兰沟
图片79.png
秋日彩林
    据史料载: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刘邦屡战屡败,被项羽撵到距光雾山仅一山之隔的汉中。 那时候,自幼聪慧喜读兵书的韩信,还在项羽手下当“执戟郎”。项羽灭秦后,韩信献上治理天下、稳固霸业的计策,项羽看后不以为然。刘邦军师张良得知,便伺机劝说韩信投奔刘邦。不想韩信到了汉中,刘邦仅封他为黄官岭管仓库的“连敖”。一个月色胶洁的夜晚,韩信给萧何留下一封信后,单人匹马离开汉中沿米仓栈道往寒溪河而来,打算另谋前途。是日大雨倾盆致河水暴涨,韩信到达孤云岭下三叉河渡口时,已不能过河,只得和衣而眠。哪知天刚亮时,深知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汉谋臣萧何追来,再三劝说,韩信不依。无奈之下,萧何提议,用下棋来测天意,如果韩信赢棋,去留自定,如果萧何赢棋,韩信必须随其辅佐刘邦。韩信应允,拔出佩剑在石头上画出棋盘,二人连战三个回合,韩信都输了,于是只得随萧何回去。这时,韩信才将张良的荐书交给萧何,萧何大喜。回禀刘邦,并把张良荐书呈上,同时向刘邦进言“得韩信者可得天下”。刘邦这才刮目相看,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随即前往牟阳古城练兵囤粮,后来统帅汉军,领兵屡战屡胜,“十面埋伏”打败了项羽,并将项羽逼死乌江,刘邦称帝,建立两汉四百年天下。
  正是有了这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光雾山下便有了“不是寒溪一夜涨,哪有刘朝四百年”的美谈。如今当地把萧何追上韩信的地方命名为“截贤驿”,把孤云岭改名韩山,寒溪河也变成了“韩溪河”,更有唐朝集州刺史杨师谋所刻石碑为证,上书:“萧何追韩信到此”。
  再说刘邦称帝封韩信为楚王之后,韩信因为太过于信任萧何而惨造刘家杀害,这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后来还有一说,刘邦夺天下后,以汉中之“汉”为国号,让民族叫汉族,人称汉人,语言叫汉语,文字为汉字……那么从这个意思来说,如果当年萧何没有追上韩信,我们现在岂不是就不叫汉人、汉族,我们说话写字也非汉语汉字了?虽说只是假设,但历史文化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
  不过也曾在一本书中读到,陕西汉中留坝县城凤凰山下也有一条寒溪河,河边有个寒溪驿,当地对此景点的解释依然是“萧何月夜追韩信到此”,同样有两通古代石碑作为佐证。两条寒溪河,各自属于不同省份,却拥有相同的一段历史典故,哪一处才是真正的萧何“截贤”建功之处,后人也不得而知。不过有人考证过《史记》,“何闻信亡……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从“居一二日”这个时间概念来看,萧何从汉中出发到追上韩信的路程并不远,而光雾山米仓古道的寒溪河距汉中一百多公里,路程遥远不说,蜀道之难也远非一两天可及。所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按理应该是发生在陕西汉中而非四川光雾山。或许是因为汉中的留坝县没有巴中南江有名,或许是当地的宣传没有到位,也或许是沾了光雾山的灵气,如今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作品,光雾山中的截贤驿,已成为最“正宗”的“寒溪夜涨”之地。


图片80.png
香炉山


图片81.png
十八月潭


图片82.png
天然画廊
THE END


图片79.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2-1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如果是搞研究,出书,建议配图要选择准确。
发表于 2016-12-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雾山被越吹越神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2-12 22:45
从居一,二日上你看出太远了不可能,可你不知道没通公路前牛贩子贩牛也就两天路程也走的米仓古道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