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老师的释义和充分的理解。如果没有学问,那肯定是不能做老师的。这里的学问不是指专门的科学知识,而是一切可以传授的知识、技艺和道理。然而,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是“身正”,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高素质、高品德,而不仅仅是有知识、有文化。 从历史书上,我们了解到,旧社会的教书育人是兴体罚的,学生做不好任务,或者不守规矩,那肯定是要被打板子的。这也是以前所谓的“严师出高徒”。但是,时下是新社会,我们讲文明,树新风,提倡文明社会,和谐共处。不再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就低老师一等,而是建立起师生平等,师生友谊,正所谓教学相长。因此,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任何形式、任何方式的体罚,也正式开启了崭新时代。 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个别老师是不是地就体罚学生,爆料在网上,我们见之愕然!近日,一则题为“甘肃强迫学生互扇耳光教师被解聘,致歉称别记恨此事”的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数十名学生在教室门口被老师要求两两互扇耳光或自扇耳光。此事发生于甘肃张掖市河西学院医学院,8日夜间有学生因“迟到”被老师吕某罚“扇耳光”。事后,甘肃省教育厅发布通报称,河西学院已对涉侮辱殴打学生的教师解聘。目前吕某已就“扇耳光”一事公开致歉学生,并请学生们“不要记恨此事”。(北京青年报) 于此,笔者想说的是,事情已经发生,公开道歉就能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笔者想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学生还处在发育时期,身心都还未成熟,如果在这期间受到打击,对其后面的成长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这位老师已经体罚了学生,作出道歉是应该的、必须的,但就并不代表能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同时,笔者想到,他也受到了解聘的处罚,自己修为不够,德行不好,做出这样的事来,受到惩罚也是应该的。但是,细细想来,我们的教育机构的选拔机制还是存在问题的,特别是在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斟酌,就有待进一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