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彬: 嗜茶如命的苏东坡
唐宋以来,品茶之风盛行于天下,有关茶的诗词、文章及专著数不胜数,北宋大学士苏东坡更是嗜茶如命,连宜仁太皇太后也夸奖他精于茶道,还专门派人送去两饼龙团贡茶,供他平日品尝。有一年,皇上过生日,辽国派了特使来祝贺。特使住在驿馆,按照礼节皇上派苏学士前往作陪。特使早就仰慕苏学士的文采,酒过三巡之后竟不觉咏诵起苏东坡的诗词,敞怀倾吐仰慕之情:“‘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临。’学士的佳句,可是时时助我酒兴啊!”
苏学士仰面大笑,屈着指头,一一介绍大宋名相、名将和才学之士的姓名。“国朝乃风雅大邦,豪杰之士辈出。少壮有之,耆老有之。如与贵国交往多年的文潞公,还有……”“文潞公?哦,不就是前朝宰相文彦博吗,而今尚在?他可是我辽国敬畏之人物,今朝如不能相见,实为憾事。学士能否带我前去拜访?”特使听见苏学士说到当朝太师文潞公,突然插言,脸上现出惊讶之色。“潞公出将入相五十年,而今虽屈耄耋之年,可身体还健壮。”苏东坡心里明白,宋辽之间,前些年有边境战争,而文潞公御边有方,打退辽兵无数。没想到这特使不计前嫌,提出要夜访潞公。
苏东坡陪同到了太师府,文潞公却面带难色地把苏东坡叫到一边,悄声说道:“近日老夫患了痢疾,一天要上十多趟厕所,只怕在饮宴中有失体统。”“潞公尽管以茶代酒,我带有太皇太后赏我的龙团,你放心到堂前陪客吧!”东坡小声地劝慰了一番,就缓步到厨下吩咐去了。
摆开酒宴,免不了又是一番寒暄。辽国特使见文潞公面容清癯,须发皓然,不禁叹道“久仰潞公大名,百闻不如一见,潞公鹤发童颜,何异当年,贵国神人真多哇!”“岂敢、岂敢,特使过奖了,老朽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今日只能以茶代酒,还望特使不要怪罪。”潞公举起茶杯说道。宾主一直畅饮至夜半方才尽欢而散。酒席上,潞公始终端坐,没有上一次厕所,其礼仪完全维护了大宋朝廷的体面。
事后文潞公心中不解,陪客饮茶,本只想稍坐,但他感觉今夜的茶叶特别芳香,好象正对自己的口味,呷了几口,很是解乏爽神,三五杯下肚后,肠胃竟乖巧起来。他初始担心的痢疾,一点影儿也没冒上来。陪客喝茶意外地治好了痢疾,他不明其中的奥妙,便特意拜访苏东坡,问是怎么一回事。“请潞公不要挂在心上,本是小事一桩呀!”东坡风趣地笑着,顺手从案几上递过一杯茶,请他慢慢品尝。潞公呷了几口,咋咋舌,道“这茶味与昨夜的一个样。特别芳香,很是解乏爽神,肠胃舒服,不愧是太皇太后所赐的龙团呀。”“哈…哈…请潞公莫要见怪于我,你昨天所饮不是龙团,我说龙团,是为了吊你的胃口。这是姜茶,一半蜀地的真茶和一半生姜细颗,用新汲水浓煎出来的。昨夜,你的厨子就学会了这手艺。”“哦,没想到茶也成了世上良药!苏学士治好了我的痢疾,我应感谢才对,岂有怪罪之理。”潞公折服了,不断地点头感叹。
苏东坡哈哈一笑说道:“去年有一位乡人,传授给我的这个药方。说是姜属热,能温肠胃,茶属凉,能去火解毒。这一凉一热,能调平阴阳,饮它无病则防病,有病则治病,家人用它,很是灵验,所以才请潞公一试。”姜茶价廉物美,还有防病疗病的良效,而苏东坡又乐于向朋友们介绍,所以不久,汴京的市井中,姜茶便广为流行起来。人们为了记住它的由来,特意给它取了个雅名,就叫“东坡茶”。
苏东坡品茶品出女人。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号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中有两样不可或缺的饮品,一样是酒,一样是茶。酒是让他激发灵感的东西,茶是让他冷静益思的良方。不像酒香那样浓烈诱惑,茶香是淡雅甘冽的,茶之于苏东坡的生活,其存在是自然平淡而又不可或缺的。所以,苏东坡更多的时候“却酒而御芳茶”,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世界里,茶给他带来的都是惠及一生的影响。苏东坡一生爱茶,甚至赋予茶以“人性”,在《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中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中以诙谐、浪漫的笔调,倾注了苏东坡对茶茗的特殊情怀,而末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神来之笔,他半开玩笑的告诉人们,品评好茶与鉴赏美女的道理是相通的。
同样是大诗人的李白,也曾与九华山“极致美女”有过一段偶然的邂逅。千年造化的尤物,据《九华山志》记载:李白于唐天宝8年游历九华山,其间偶遇九华高僧金乔觉(地藏菩萨)。两位智者萍水相逢,惺惺相惜,便相约于金乔觉的草堂歇座叙谈。席间,金乔觉以茶敬贵客。茶的清香袅袅溢出,沁得禅房满堂生香。在蒸腾缭绕氤氲中,碗中的叶片渐渐地舒展开来,宛若翡翠琥珀,明绿清新淡雅,叶形规整,均匀竖立,优雅非凡,甚是赏心悦目,犹如着碧翠罗裙的美女在水中展现美妙的舞姿。品茗后,李白顿感津甜溢口,神清气爽,而且于回甘之处见香醇。碗中茶叶叶底嫩绿明亮且鲜活、叶肉厚软、成朵匀齐。此茶的极致品质在此处彰显得淋漓尽致。于是,李白不禁赞道:“此茶真乃天赐之极品,此堂真乃天品之堂”。
任何一件东西到了文人手里,都会平添几分情趣。文人的特长就是发现美,本无诗意,也要借个由头,挖掘一番,何况是天生丽质、钟灵毓秀的好茶呢?天品堂茶极致品质的背后,天品堂茶的极致品质,之所以能让大诗人李白怦然心动,是因为其背后不厌其精的炒制工艺。天品堂茶每枚鲜叶均需历经手工摊、剔、去碎、去片、去杂的严格筛选,以确保鲜茶的嫩匀。鲜叶选定,经炒青、做形、干燥等传统制茶工艺,硬炭文火提香七炒七制,使天品堂茶具有汤色嫩绿,明澈透底,花香高长,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且鲜活,成朵匀齐的极致品质。
天品堂茶流传至今,由一位和九华山素有渊源的居士得以传承。2000年这位大善至智的居士,会同三位至友,于九华山建立了天品堂生态茶园,将世代流传下来的茶种进行栽培,并以修行之心献上“天品堂”茶,以释胸怀。故事讲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几天前听到的一件事情却让我有感。一位朋友爱茶至深,他认为茶一身清正,忌俗、忌尘、忌噪音、忌油腻、忌膻腥,如今,喝茶花样迭出,又是柠檬,又是玫瑰,又是茉莉,又是菊花,都失去了茶的本色,把茶的清纯幽香,苦中回甘,沁心润肺的体验全都丢失了,那叫什么喝茶?简直是糟蹋茶叶。
我却觉得不然。茶,来源于自然,亦应还原“自然”,根据个人口味不同,身体需求,亦可清品也可调饮,正如一碗东坡茶,在人们需要它的时候,治病暖心,即使失去了原汁原味,但却体现了它内涵的更多价值,又有何不可呢?茶如此,人生亦如此,可雅可俗,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乐趣,只要健康快乐就足矣了。〈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