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子、邱家嘴、半坡井、东门、南门、北门、西门……内江有着2000多年历史,城区很多街巷道路的名称与内江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甚至它有了新名字,一些老内江人还习惯叫它们过去的名字,并流传至今。
每天,我们行走在内江城市的街道上,即使是最熟悉的道路,我们也未必能看到这条路的过往,或者清楚地说出它们的文化历史来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江城很小,市中区的主要街道只有大西街、小西街和南街子。说起这些街道背后的历史,老一辈的内江人还能讲上半天,其中,南街子(今中央路)的故事经常被提到——
从“南街子”到“中央路”
市民包先生租住在市中区箭道街,与内江的重要商圈“四方块”比邻而居。每天去上班,他必定要走到中央路乘坐公交车,赶赴上班的地点。他告诉记者:“原来刚住这里的时候,一些老人总跟我提‘南街子’,我竟然不知道‘南街子’就是中央路!”
中央路位于内江城区中部,北起人民路,南止文英街,呈南北走向,东接东坝街、小东街、箭道街,长289米,宽10米。中央路地处内江繁华商业区,多年来一直是内江城区金融和商贸主街。
“中央路先后经历了三次更名。”市中区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解放以前,以钟鼓楼为中心定方向,中央路位于钟鼓楼之南,故名南街子。直到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内江人还叫它“南街子”。
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曾将此路取名为“中山路”,南街子有了第二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江城很小,南街子是城区主要街道。因此街位于城市中心,1954年,将其更名为中央路并沿用至今。
在很长一段时间,南街子给内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73岁的张天津是一名文史爱好者,他小时候曾在中央路附近居住过。他回忆道:“民间有句俗话:‘衙门朝南开’,衙门正对的就是南街子,南街子容易找得很!”
吴玉章曾在此谋划内江起义
从过去到现在,中央路的繁华热闹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不知道的是,中央路曾有一段革命历史,革命的种子曾在这里发芽——革命党人吴玉章就与中央路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在这里谋划过内江起义。
根据史料记载,1911年9月25日,吴玉章等在荣县城内召集社会各界开会,在会上宣布荣县独立,井研、仁寿、威远等县相继起义宣布独立。
曾是中共地下党的活动遗址
中央路东接东坝街、小东街、箭道街,革命的火种曾在这一带蔓延,中共地下党曾在这一带频频活动。
1985年4月,当时的内江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内江市文化局编印的《内江市文物志》记载: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中共内江县委员廖释惑烈士在廖氏南祠小学(现中央路第二幼儿园)当教师,他在学校开办了阅报室,并建立了县委的秘密联络站。
曾是内江城区商贸文化中心 “内江过去有七大镇是天天逢场……内江商业、金融界将“十”这个日子定为‘比期’。所谓‘比期’,就是商场上的一种兑现时间的制约,凡是到了初十、二十、三十这三天,大家都进场做买卖。十里八乡的各界人群都拥来内江城。当天的南街子,自行车都无法通过,特别是比期天的中午,简直就是内江的商业风景线……”物换星移,几度春秋。前段时间,关于内江“四方块”改造的消息刷爆内江人的朋友圈。作为“四方块”的核心路段,中央路一带也将随着“四方块”华丽变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