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对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将永远铭记,那些刽子手也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还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以国家名义进行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互惠发展和时代进步。国家公祭日是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相相融。由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的文明进步。
国家公祭日,将我们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这绝不是宣泄情绪,或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要超越个体,超越血缘,我们是共同在悲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公祭日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性,以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人们更加爱国。
国家公祭日就是生动而深刻的一堂课,它是历史课、法律课、人权课、政治课……有助于我们莫忘历史,珍惜当下和平与发展的来之不易。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每个中国人都该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国家公祭日这个生动而深刻的大课堂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