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祭奠变成赋予生命感的纪念 泸师附小 石 敏 如果我们避免不了死亡,如果我们仍然怀念逝去的人,如果我们不是让纪念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一种光鲜,如果我们真的是想让死亡有一丝意义——让纪念更有生命感,或许我们的祭奠才真的具有价值。 1973年12月,30万南京同胞在浩劫中遇难,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的这一天,有无数同胞通过无数形式与渠道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发表了公祭日感言,字字句句感人肺腑。然而,另一则新闻报道则着实让这本应该潜意识里骨子里从生命里迸发出的纪念变了味,新闻里揭露某某明星在这一日发出了纪念文字,而某某等大牌明星无视公祭日逛街吃喝玩乐理应遭到谴责。这样的道德绑架着实让公祭日变了味,逝者已矣应安息,活者快活的生活则才是对逝者真正的告慰,仅凭绑架性的几句言不由衷的纪念词能说明什么?微博、微信里漫天的公祭日纪念词背后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在支撑他/她发出这些文字才是重点。 聪明的世人啊!具有生命感意义的祭奠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一切言不由衷的被道德绑架的纪念词都是对祭奠的一种诋毁,甚至是对逝者的侮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