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日军在南京城内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抢掠、强奸、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对国际条约的公然违背和践踏,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依然不承认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污蔑。中国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悼念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在中国,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未来的世界是和平的世界,还有和平才i人类的发展方向。我们遭受过外敌蹂躏、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人们,更懂得正义的价值、和平的珍贵。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公理、维护国际正义、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倡导者、推进者、捍卫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