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0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为7个月来最大涨幅,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2%。 据路透社12月9日报道,数据还显示,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3.3%,远超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2%。这是PPI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正增长,并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增幅,当时为上涨5%。报道称,11月CPI环比上涨0.1%,PPI环比上涨1.5%。11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9日报道,中国11月消费通胀水平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同时工业通胀水平远远超出预期。有鉴于此,中国政府需要密切关注价格水平,以遏制资产泡沫。 经济学家称,除食品价格上涨之外,中国依然强劲的 房地产市场推高了家居用品价格和整体消费需求。近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使得中国生产者价格摆脱通货紧缩局面,从而改善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凯投 宏观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称,大环境就是,刺激措施推动下的中国经济复苏在今年助长了国内通胀压力。 经济学家表示,在最新一轮 货币宽松措施的推波助澜下,中国投资者纷纷押注蔬菜价格、特别是大蒜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大蒜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供应来抑制投机。 经济学家称,推动生产者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上个月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以及基础设施支出推动国内需求增加。他们表示,政府引导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也是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