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7月,橡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暴跌,引发了一场特大股灾,
并间接引起了四川爆发“保路运动”以及接踵而来的武昌起义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清政府的覆亡,
历史有时候会以出人意料的姿态,掀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static/image/hrline/1.gif
(访谈人田君潇系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static/image/hrline/1.gif
田君潇:今天我们回顾一下1910年的上海股灾以及保路运动,首先,在那场股灾爆发之前,橡胶股票为什么会暴涨?
冯学荣:20世纪初全球橡胶股票价格的暴涨,主要与当时新兴的汽车产业有关,
汽车需要轮胎,带动了橡胶产业,也因此带动了橡胶股票的疯涨,
其中在1910年的春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橡胶股票遇到了一个超级牛市,大量股票翻一倍、翻几倍地涨,
上海、华东乃至其他大城市的有钱人,纷纷跑步进入股市,当时上海是一票难求,趋之若鹜。
(清末年代,全球汽车销售紧俏,带动橡胶行业景气和橡胶股票的牛市)
田君潇:这个橡胶股票,与“川汉铁路公司”本来并没有关系,为什么在历史上,二者会扯上关系?
冯学荣:二者的关系,就是川汉铁路公司的经理人施典章,挪用了300万两左右银子的公司股本、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去炒股,投资橡胶股票。
田君潇:川汉铁路公司是什么样的一家公司?
冯学荣:所谓“川汉铁路”,就是成都到汉口的铁路,川汉铁路公司成立于1904年,原本是一家“官股合办”的公司,
也就是说,是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合办的性质,但是在1907年,政府资本退出了,改成了纯粹民营的股份公司,
其民间资本主要是强制性由四川省的人民入股,当时有相当多的四川老百姓都持有川汉铁路公司的股份。
但是,川汉铁路公司的管理人员留用了,也就是说,此前在官股合办时期的管理人员,例如施典章等人,继续留任,掌管了这家民营股
份公司的实际经营权。
田君潇:这个经理人施典章为何要挪用川汉铁路公司的股本到上海去投资橡胶股票?
冯学荣:川汉铁路公司原本一共募集了民间股本1400万两银子,其中700万两银子已经投入了铁路建设,
余下的700万两,有400万两还在账上,其余300万两左右,被施典章拿到上海炒股,
当时橡胶股票价格疯涨,上海股市是一片疯狂,施典章无法抵挡资本市场的暴利诱惑,
于是他将暂时闲置的川汉铁路公司股本大约300万两银子入市,希望能套利,
至于这个挪用是否为牟取私利,我们作为外人也许就很难知晓了。
田君潇: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从何时开始崩盘的?
冯学荣:1910年7月,橡胶股票暴跌,跌幅之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上海、华东乃至广州、天津等地涉足股市的钱庄,纷纷倒闭,哀鸿遍野。
其中,被施典章投入股市的川汉铁路300万两银子股本,跌到了几乎亏光的状态。
怎么办?只好暂时将这事捂着,不敢让人知道。
田君潇:捂了多久?
冯学荣:这件事一直捂到第二年(1911年)的5月,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清政府要强制性收购川汉铁路、归为国有,这件事非常关键。
田君潇:清政府为什么要将川汉铁路公司收归国有?
冯学荣: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第一方面,由于技术、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的落后,川汉铁路公司自从1907年改为民办之后,其铁路建设一直没有起色,
再者清政府也觉得铁路民办不靠谱,各省铁路要实现联网,仅靠民营是很难实现联网的,
所以清政府要将川汉铁路收归国营,统筹安排建设。
第二方面,清政府想要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来建设全国的铁路网,因此清政府要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借款,
借款要抵押,需要将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田君潇:川汉铁路公司的股东以及管理层同意被收购吗?
冯学荣:他们同不同意不重要,清政府这次收购是强制性的,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也就是说,你同意我也收购,你不同意我也要收购。
田君潇:清政府的收购补偿方案是怎样的?
冯学荣:清政府的收购补偿方案是:对于川汉铁路公司现有的资产,以大清铁路股份的形式,对股东进行补偿,
也就是说,不发现金,而是以“国有股”的形式,对股东进行补偿。
田君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冯学荣:问题就出在施典章炒股亏了的300万两银子,
川汉铁路的管理层得知政府要收购这条铁路,他们感觉到:机会来了,可以趁机找政府要一笔、以填补这笔300万两银子的亏空。
于是,公司管理层向清政府要求补偿这笔亏空的烂账。
但是,清政府明确表态:这300万两银子的烂账,是你们经理人自己造的孽,与我政府无关,我不补偿你。
田君潇:川汉铁路公司的要求是不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敲诈”的意味?
冯学荣:我觉得我们也许不能简单地将这个要求定义为敲诈,
因为我们如果站在川汉铁路公司的角度去,也可以说你政府强行收购我公司,这本来就是你不对,
我有我开价的自由,你有你不买的权利,你要买,那就请你填补我的炒股亏空,你要不补我的亏空,那就请你滚蛋。
田君潇:川汉铁路公司为什么一定要清政府补偿这300万两银子的亏空?
冯学荣:因为对于公司经理人施典章挪用300万两银子炒股亏空这件事,川汉铁路公司一直以来对于广大股东采取的是隐瞒的政策,
能瞒一天算一天,如果清政府一收购,那么公司的会计账本就必须公诸于众,
挪用炒股亏空的300万两银子也就再也瞒不住了,也就无法向股东交代。
田君潇:那么川汉铁路公司管理层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冯学荣:清政府这次将川汉铁路国有化的原因之一,是要将这段铁路作为抵押品、向四国银行团借款,
于是,川汉铁路公司管理层揪住了清政府的这一根软肋,打出了“民族主义”这张牌,
公司管理层向四川的广大股东们宣传:政府将川汉铁路抵押给列强,这是卖国行径,
如果坐视不理,那么将来中国人民的铁路权,就被外国人抓在手中,
长期以往,中国就会变成另一个朝鲜,中国就是外国人的又一个殖民地。
田君潇:川汉铁路公司管理层这样做,目的何在?
冯学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煽动民意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借以遏制清政府强制性收购铁路的行为,
退一步至少可以迫使清政府在300万两银子亏空补偿的问题上对川汉铁路公司进行妥协,
这样300万两炒股亏空一事就能圆满解决,管理人员可以安全脱身、不受追究。
田君潇:那么四川的广大股东受到宣传的影响了吗?
冯学荣:影响巨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川汉铁路公司的民族主义煽动收效非常快,
四川省的广大股东和人民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旋即,1911年6月,“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
8月至9月,四川省各地*罢*工*罢*市,并开始*抗*捐*抗*税,不纳粮了,这就是“保路运动”。
田君潇:清政府的反应如何?
冯学荣:当时新上任的的四川总督是赵尔丰,1911年9月,赵尔丰下令逮捕了“保路运动”的其中几个头头,例如蒲殿俊、罗纶、张澜等。
(四川总督赵尔丰,武昌起义之后,他被四川革命军割下了脑袋)
田君潇:清政府对蒲殿俊等人的逮捕行为使事件升级了。
冯学荣:正是如此。蒲殿俊等人被捕之后,这下不得了,成都人民群众到四川总督府要人来了,
他们要求赵尔丰释放蒲殿俊等带头人,人们浩浩荡荡,涌向四川总督府。
田君潇:四川总督府开枪了。
冯学荣:是。总督府认为这些“无理刁民”都是蓄意*造*反*的,于是下令开枪,
结果,总督府门前加上周边街道,留下了三十二具尸体。
田君潇:其实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是最可怜的。
冯学荣:说的很对。事实上,这些群众都是受了“保路”的民族主义煽动性宣传而挺身而出的,
而对于这件事的深层次内幕——川汉铁路公司300万两银子炒股亏空——他们是一无所知,
说得更明白一点,这些群众,其实就是被川汉铁路公司的管理层利用了。
田君潇:四川总督府开枪,使事件进一步走向失控。
冯学荣:彻底失控了,这下一来,四川全省各地,纷纷组织“同志军”,同时同盟会也派人渗透进来,领导运动,
“同志军”攻城割据,纷纷宣布*独*立*,
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演变成一场*武*装*暴*动*了。
田君潇:清政府是怎样调兵遣将进行*平*乱*的?
冯学荣:事件失控之后,清政府命令清军从武昌出发、火速奔赴四川*平*乱*,这就造成了武昌兵力的空虚。
田君潇:于是,留守武昌的新军一部就趁机发动了“武昌起义”。
冯学荣:留守武昌的新军其实早就有*暴*动*的模糊想法,
这下大部队派往四川了,武昌城兵力空虚,这正是发动起义的大好良机,
于是留守新军中的革命党开始组织*暴*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声枪响,全国响应,
短短4个月之后,统治了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轰然倒台。
田君潇:能否简要排列一下从上海股灾到清廷倒台之间的这些多米诺骨牌?
冯学荣:这个多米诺骨牌的顺序是这样的:上海股灾——川汉铁路公司亏空——川汉铁路公司要求清政府补偿亏空——清政府拒绝补偿亏空——
川汉铁路公司煽动股东和百姓抗议——清政府从武昌派兵到成都*镇**压*——武昌兵力空虚——武昌新军趁机发动起义——全国响 应——清廷倒台。
田君潇:一件看似并不十分严重的事情,例如股灾,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竟然会导致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
冯学荣: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历史的耐人寻味之处,就在这里。
(本文2015年7月首发于人文经济学会公众号:HE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