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是全国主流媒体聚焦南充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的第二天。当天,采访团先后前往西充、阆中、仪陇,聚焦南充现代农业、旅游三产、脱贫攻坚等领域发展。
当天上午,采访团首先来到西充县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园区内花草繁盛,色彩艳丽的妩媚动人景象令人陶醉。记者们品尝了香甜可口的西凤脐橙、有机草莓等特色果实。公司董事长赵伟雄向大家介绍,百科园成功培育了牛奶猪、葵花鸡、香莲茶3个高端品牌,29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园区可带动600余户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有机农业已经是西充的一个品牌,这里的牛奶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区域中心主任王爵表示,西充的现代农业是整个南充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和缩影,就目前来看,南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非常迅猛,南充在打造现代农业这个千亿产业集群上是极有优势的。
行走在美丽的阆中,记者们不禁放慢了脚步。嘉陵江水浩荡,明代白塔高耸,蕴藏着历史气息的古城内,民居古宅错落分布。阆中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国家4A级风水文化旅游景区天宫院、国家级湿地公园构溪河以及2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阆中谋划的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嘉陵江(阆中段)生态旅游综合保护开发等七大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
“阆中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成为南充发展旅游三产的一个重要支撑。”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总监邓成满说。
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省委书记王东明的定点帮扶下,如今的安溪潮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条条村道穿村而过,郁郁葱葱的青山环绕着整个村庄,葡萄园里颗颗青果点缀枝头,青瓦白墙的川北民居整齐排列。
在村子里,记者们围着村民谭信显了解这几年发生的变化。谭信显说,他入股蛋鸡产业园,每年能得到1.5万元的分红,加上土地流转分红和农保收入,如今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相比过去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采访团先后对安溪潮村“两路一桥”工程、同心葡萄园、蛋鸡养殖场、贫困村民、农村公交等进行了实地采访,深入了解该村“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模式。据了解,安溪潮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47人,2016年脱贫45户1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今年年底,256户(贫困户28户)农户都将入住新居,并用上天然气、喝上自来水。
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站长王进曾表示,仪陇是川陕革命老区的组成部分,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的贫困区之一,但短短一年多时间,安溪潮村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老区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果,说明南充在推动脱贫攻坚上措施有力。
光明日报社记者雷健则表示,南充各级干部在扶贫攻坚的路上,为探索方法、寻找路子做了许多努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值得肯定和鼓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找到合适的产业,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就能更好解决贫困问题。”
恰逢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采访团来到刚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朱德故里景区,并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广场向朱德同志塑像敬献花篮。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迈着坚定有力的正步,护送花篮走到朱德同志汉白玉塑像前,轻轻放下。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永平代表采访团上前整理花篮缎带。
随后,记者们参观了12月初完成改展并重新开馆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通过参观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图片和多媒体场景再现,认真聆听解说员的讲解,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了朱德元帅的丰功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