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应该还记得,上海楼市在2016年8月底发生的那波谣言门事件,据说在8月底,相关人士就已经在研究调控的升级版,岂料捕风捉影的上海楼市立即启动了近乎疯狂的交易“反扑”,让“调控预期”反而成为了助涨房价的燃料。 调控升级得太突然?其实始于谣言? 8月20日、21日的周末,上海新房成交量不过900多套,8月25日传闻四起,当天和次日的成交均破900套,随着传言愈演愈烈,接下来三天单日成交量纷纷过千,到了周末竟然直逼3000套。shangeshgh 尤其是以提前排队离婚来阻击新政可能限制离婚买房的情形,更是引发社会热议。新政传闻释放出如此威力,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也始料未及的。面对这场由“9月1日调控升级”传闻刷屏引发的集体恐慌,出于综合考量,决策层不得不暂时放缓调控的步调,还抓获了7名恶意编造、传播相关谣言的上海房产中介人员来安抚市场。 1128新政的大狠招原来是它? 事实上,经过了几番审慎研究,从“11·28”新政内容看,这次迟来的调控力度其实比8月底流传的各种版本更加猛烈。 记者对比发现,8月底流传的调控内容包括“名下无房但有过按揭贷款历史的,首付最低五成”,而“11·28”新政规定,这类购房者购买非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提升到七成;传言中“名下无房亦无贷款记录的购房者首付维持三成,仅利率优惠取消”的条款,落地后变成了“首付提升到35%”。 “‘11·28’新政最厉害的一点是对‘二套房’的认定标准大改,有数据显示,当前上海二手房交易最核心的支撑力来自置换,楼市游戏的参与者很多并不是‘白手起家’,而是‘中途换车’。” 专家:新政大改普宅定义,改善者受伤 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对记者分析,“之前最普遍的一种玩法就是把手里原有价值300万~400万的‘老破小’先卖掉,名下无房被认定为首套,可以从银行获得高杠杆贷款,换一套800万的‘准豪宅’没什么压力,而现在是掐住了一部分置换游戏的咽喉,只要当初买‘老破小’贷过款,现在卖了再买入仍然算二套,改善型房源几乎全是非普通住宅,房贷杠杆从70%锐减到了30%,卡住最低市值的交易,直接让很多人换不动。” 据悉,目前上海对“普通住宅”的定义是:坐落于内环线以内的低于450万元/套,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低于310万元/套,外环线以外的低于230万元/套。以实际上海二手房成交价格看,除了少数远郊房源,鲜有符合标准者。“11·28”新政击中了绝大多数改善需求的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