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一年多来,地方国企改革已全面铺开。作为国有企业总资产位居中西部第一的经济大省,四川如何打通国企改革“最后一公里”,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四川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和精准发力,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政策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的国企改革路子。
制度设计敢啃“硬骨头”
国企改革在四川被当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国资国企改革不下20次,而且主要领导也多次深入各类国有企业调研,推进重大问题解决。
实际上,四川早在2014年就在全国较早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又陆续配套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等方面的16个专项改革方案,形成“1+16”的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为改革规划了“路线图”。
四川省国资委主任徐进说,全省21个市(州)也全部分别制定了改革方案,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呈现出上呼下应、整体联通、有序推进的局面。并且构建起领导决策、指导推动、咨询建议、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推进产权多元化和发展混合所有制,在本轮国企改革中被视为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的“催化剂”。对此,四川的办法是“存量加紧改、增量主动变”。
目前,四川省属企业一级公司层面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近两年新设立的省属二、三级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同时,四川分类分阶段推进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全省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加至23家。
|